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Diptera:Sciaridae)是韭菜等百合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俗称韭蛆。主要以幼虫在韭菜等百合科蔬菜假茎基部聚集为害,可导致韭菜大量减产。随着保护地韭菜种植面积的增加,韭蛆为害呈加重趋势。生产上一般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辛硫磷等防治,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防效在不断下降。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ors)是一类具有干扰昆虫正常生理活动的化合物,对高等动物安全,从二十世纪90年代起,开始替代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的等常规杀虫剂的使用,在害虫综合治理策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为筛选出防治韭菜迟眼蕈坟的高效品种,本研究比较了氟铃脲、氟啶脲、灭幼脲、灭蝇胺、三氟甲吡醚、吡丙醚、虫酰肼等七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测定了氟铃脲对不同虫态韭菜迟眼蕈蚊的致毒特点及毒力;研究了氟铃脲和吡丙醚混用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发育日龄卵和4龄幼虫的联合毒力,并对增效配比进行了温室盆栽和田间防治试验验证。主要结果如下:1、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氟铃脲、氟啶脲、灭幼脲和灭蝇胺、保幼激素类似物吡丙醚和三氟甲吡醚、蜕皮激素类似物虫酰肼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作用速度均慢于常规药剂,尤其是对高龄幼虫需化蛹甚至羽化时才表现出明显毒力。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致死活性相对高于蜕皮激素类似物和保幼激素类似物。其中氟铃脲对2龄幼虫96 h、4龄幼虫抑制羽化的毒力最大,分别为0.50和0.12 mg/L。:、分别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药液定量滴加法及药膜法测定了氟铃脲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卵、蛹和雌雄成虫的毒力。处理0.5-1、1.5-2和2.5-3日龄卵,观察至卵孵化24 h后,LCso依次为2.27 mg/L,1.60 mg/L和0.64 mg/L,对发育后期(1.5-3日龄)卵的毒力高于对新产(0.5-1日龄)卵的毒力;氟铃脲处理2日龄卵、2龄幼虫、4龄幼虫、1日龄蛹,观察至羽化的LC50分别为0.06 mg/L,0.30 mg/L,0.34 mg/L,24.05 mg/L和27.42 mg/L,毒力程度随韭菜迟眼蕈蚊的发育逐步下降。对蛹和成虫毒力较低,100 mg/L染毒1日龄和3日龄蛹羽化率分别在10%和20%以上,此外,药膜法100、1000 mg/L处理成虫24 h,校正死亡率低于20%。可见,氟铃脲对韭菜迟眼蕈蚊的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均具有不利影响,在设置的剂量下不能完全抑制卵的孵化,但导致初孵幼虫存活率低;对幼虫作用速度慢,处理后,在蜕皮、化蛹甚至成虫羽化时方表现出毒杀作用;对蛹和成虫阶段毒力较低,但经氟铃脲处理后其所产卵的孵化率显著下|降。3、测定吡丙醚和氟铃脲混用在配比1:40,1:20,1:10,1:3,1:1,3:1,10:1,20:1,40:1下对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的联合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对4龄幼虫观察至羽化阶段,作用机制不同的两种杀虫剂组合不同配比均具有一定的增效效果,其中以1:3、1:1和3:1的共毒系数较大,而配比为1:3的毒力最高。4、吡丙醚和氟铃脲单用和混用对不同发育日龄韭菜迟眼蕈蚊卵的毒力结果表明,0.5-1日龄卵比2.5-3日龄卵对吡丙醚的敏感性更高,5 mg/L剂量处理下,低日龄卵的存活率仅在7.5%,而10 mg/L剂量处理下,低日龄卵的存活率为0;氟铃脲对发育后期卵的毒力以及卵存活率影响较大;两者以1:1混合对0.5-1日龄、1.5-2日龄和2.5-3日龄的卵增效系数分别为324.48、149.12和190.92,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5、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吡丙醚·氟铃脲1:1组合物对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20 mg/L处理下,抑制成虫羽化防效为81.48%,显著高于相同浓度各单剂处理的防效,能有效减少成虫羽化数量,从而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6、田间试验中,药后130 d调查结果氟铃脲、吡丙醚及两者1:1混剂有效成分333g/667m2处理比空白对照降低63.91%-73.81%的成虫量,与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效相当,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