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开始,国家领导人召开座谈会、电视会议,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各种文件,我们欢呼:学前教育的春天来啦!可热情过后,冷静下来,我们会发现要发展好学前教育可谓艰辛。在追求教育公平的大趋势下,学前教育的公平问题也日益被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有很多视角,本文拟从经济学视角,研究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鉴于农村地区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所以本文以县域为分析单位,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建议。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县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县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内涵——概念范畴和原则,县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分析维度和评价指标;县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现状,本文通过访谈、问卷等调研,对县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幼儿园之间、家庭之间的情况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表明该县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差距很大,城区师资明显优于乡镇,但个别乡镇幼儿园条件也尤其好。乡镇之间的差距很明显。民办园有两极分化趋势,好的很好,差的极差,公办园居中。家庭中父母的收入和户口所在地等因素显著影响幼儿的入园机会。家庭背后的软实力会影响幼儿享有的资源。 通过实证研究,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原因:举办者的实力、政府和家长的教育理念、政府的教育政策和管理体制以及社区的经济文化特征。解决措施包括增强实力,保障投入;理念先行,唤起政府和人们重视学前教育公平发展的意识;政策引导,实行“省级统筹、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社区经济文化,提高监督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