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研究——以湖北省宜城县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56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开始,国家领导人召开座谈会、电视会议,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各种文件,我们欢呼:学前教育的春天来啦!可热情过后,冷静下来,我们会发现要发展好学前教育可谓艰辛。在追求教育公平的大趋势下,学前教育的公平问题也日益被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有很多视角,本文拟从经济学视角,研究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鉴于农村地区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所以本文以县域为分析单位,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建议。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县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县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内涵——概念范畴和原则,县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分析维度和评价指标;县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现状,本文通过访谈、问卷等调研,对县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幼儿园之间、家庭之间的情况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表明该县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差距很大,城区师资明显优于乡镇,但个别乡镇幼儿园条件也尤其好。乡镇之间的差距很明显。民办园有两极分化趋势,好的很好,差的极差,公办园居中。家庭中父母的收入和户口所在地等因素显著影响幼儿的入园机会。家庭背后的软实力会影响幼儿享有的资源。  通过实证研究,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原因:举办者的实力、政府和家长的教育理念、政府的教育政策和管理体制以及社区的经济文化特征。解决措施包括增强实力,保障投入;理念先行,唤起政府和人们重视学前教育公平发展的意识;政策引导,实行“省级统筹、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社区经济文化,提高监督意识和能力。
其他文献
这是一套约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复式小高层,错落有致,精细的搭配、合理的布局,呈现古典又现代的意味。
期刊
道德教育有效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道德教育研究者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道德教育活动是否有效,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败。在接受理论视域下,道德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不仅仅是检验道德
摘 要: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也是实现小学数学目标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整体质量关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能够准确而客观地衡量教师已有的教学水平。在整个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属于基础部分,深刻影响着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能力的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课改条件;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