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克里亚宾《24首前奏曲》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ovey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克里亚宾.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Skryabin, AlexanderNikolaievich),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这位俄罗斯作曲家在青年时期就写出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当他的交响诗《狂喜之诗》1908年在纽约首演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本人也被誉为俄罗斯当代最前卫的作曲家之一。虽然他的一生很短暂,但确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音乐作品——两部交响诗、三部交响曲、几百首钢琴作品。尤其是他的钢琴音乐创作,几乎涉猎了所有的钢琴体裁形式,包括奏鸣曲、协奏曲、夜曲、圆舞曲、幻想曲、即兴曲、间奏曲、玛祖卡、练习曲、波洛涅兹、小品等等。这些作品体裁多样,风格各异。斯克里亚宾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作品遵循了浪漫主义传统,以大小调的调性音乐语言写作;后期作品,则以他独创的“神秘和弦”音高系统来写作,具有神秘主义特征。两个阶段音乐风格差异较大,但都体现了作曲家鲜明的艺术个性。斯克里亚宾一生共创作85首前奏曲。这也是他最喜爱的体裁之一。这些作品结构短小,音乐形象完整而统一,凝聚了作曲家瞬间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感受。创作于1888年—1896年间的《24首前奏曲》是斯克里亚宾早期的音乐代表作品。这套钢琴前奏曲虽然创作于19世纪末期,和声语言、曲式结构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性、复杂性。他将一系列的前奏曲目集中成为一个有机的音乐整体,形成一部完整独立的钢琴曲集。年仅24岁的斯克里亚宾充分展现了其艺术天分和扎实的音乐功底,其清新优雅的旋律,精致的和声、严谨的结构使这套作品充满了斯克里亚宾独特的个人魅力。作品表现了作曲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除此自外,他的这套前奏曲还秉承了肖邦的前奏曲格局,与肖邦的《24首前奏曲》有异曲同工之处。斯克里亚宾作品中少了些许凝重与深刻,更多的是短小而凝练的旋律,灵巧的织体,严谨的结构,迷幻隐伏的旋律,丰富而不夸张的对比,清新优雅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套音乐作品不仅成为作曲学习者掌握小型器乐体裁作曲技巧必读的分析研习范本,还成为钢琴家喜爱演奏,音乐爱好者喜爱聆听的音乐作品。本文将从斯克里亚宾《24首前奏曲》的文化背景及成因,音乐风格特征,音乐的本体分析,演奏诠释以及与现代音乐教育的意义等方面入手,对作品做较详尽的技术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对斯克里亚宾早期音乐风格与艺术特征做深层次的解读。力求做到音乐本体与演奏技术研究相结合,探究其特殊的历史意义与对钢琴音乐的教育意义。以求更好的理解这套作品,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辅助NP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NSCLC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
紫木耳是一种还没有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它在分类学上仍属于毛木耳,但由于它原产于张家界这个特殊的自然环境中,以致其生物学特性方面与普通的毛木耳有较大的差异,是毛木
由于易逝性高科技产品的特点,需求对价格高度敏感并影响零售商和制造商的收益。通过比较制造商价格保护与否的零售价,发现单纯价格保护补偿不能实现供应链协调,采用建议零售价与
在分析新形势下广州开展城市设计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阐述了综合交通专项在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及在规划技术方法上的主要创新。提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过
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证候生物学基础与益心解毒方药理药效机制的实验研究目的基于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
以松杉木枝丫 (锯屑 )炭为原料 ,配以特制的复合型粘结剂经磨细、粘结、成型造粒、炭化活化 ,制取的木质颗粒炭 ,其吸附性能优于煤质、果壳类颗粒炭 ;其微孔、中孔容积之和比
目的:神经纤维瘤病又称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累及范围较广泛且严重,常累及神经、肌肉、骨骼以及皮肤等,术后易复发和恶变。尽管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及认识较前有所提高,但对该病的临床
针对高含硫气井测试现场环境污染风险,本研究提出了现场“天地-0- 一体化”大气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解决了现场大气环境监测灵活性差、速度慢和成本较高等问题。集成地面无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创新,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更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知识创新的实现需要知识的获取、共享、利用等一系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核心员工社会资本
文化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紫砂壶原本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件普普通通用来喝茶的器具,但随着文化元素的不断堆积,逐渐的衍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