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罗妥珠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bea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单克隆抗体埃罗妥珠单抗(elotuzumab)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运用计算机对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医学数据库等数据库进行检索,起始时间为数据库建库,截止时间为2020年9月,从中筛选出有关埃罗妥珠单抗治疗RRMM的Ⅰ-Ⅲ期临床试验,之后由两名临床研究员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分别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提取出研究作者或名称、临床试验分期、发表年份、病例数、男性数、干预措施、总体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中位无症状进展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 PFS)以及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及以上(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 or better,VGP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常见不良反应的病例数以及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等相关数据。对设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的提取对照组中的上述数据。然后再使用STATA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最终纳入6项试验,参与研究患者共1045名。设随机对照的试验共4项,其中一项是关于埃罗妥珠单抗单抗不同剂量的随机对照。2、结果显示埃罗妥珠单抗单抗治疗RRMM的合并ORR为78%,CR+SCR为5%,合并VGPR为28%,合并PR为37%,合并PD为3%。亚组分析显示既往接受过1-3线治疗的RRMM患者的ORR(78%vs 53%)、VGPR(31%vs 12%)、PR(38%vs 33%)显著高于既往接受平均3线治疗患者,且疾病进展少(3%vs 12%)。所有等级不良反应中,感染发生率最高达72%,其中发热占32%,咳嗽占33%,上呼吸道感染占29%,急性肺炎占15%。其次为血液学不良反应,其中贫血达51%,淋巴细胞减少至一半,中性粒细胞减少至43%,血小板减少至38%。消化道症状也较常见,其中便秘占37%,腹泻占48%。全身症状如疲劳为46%,失眠25%,其他不良反应如肌肉痉挛34%,骨痛及周围神经炎33%,高血糖32%,背痛15%。3-4级不良反应中,血液系统相关不良反应居首位,贫血达到了11%,淋巴细胞减少率达到了34%,而中性粒细胞减少率及血小板减少率分别为22%、14%。其次发生的是感染,达23%,发热占3%,咳嗽占0%,上呼吸道感染占3%,急性肺炎占9%。全身症状如疲劳为8%,失眠2%,其他不良反应如肌肉痉挛3%,骨痛3%,高血糖9%,背痛5%。3、对3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合并,观察埃罗妥珠单抗的加入对原化疗方案的影响,结果显示ORR合并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1.22,VGPR合并的RR为1.40,PR合并的RR为1.20,上述三项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埃罗妥珠单抗的加入改善了患者的ORR、VGPR、PR。对3-4级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加入埃罗妥珠单抗减少了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却增加了感染和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结论:1、埃罗妥珠单抗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RRMM有较高的缓解率。2、既往治疗线数与RRMM患者对埃罗妥珠单抗的疗效反应息息相关。3、埃罗妥珠单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偏高,最常见的就是感染和血细胞的减少。4、埃罗妥珠单抗加入原化疗中,明显改善了RRMM患者ORR、VGPR、PR,减少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增加了感染和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活检病理或临床确诊的109例患者共116个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其中良性病灶62个,恶性病灶54个,比较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的增强时相(ΔT<2.5s为早期增强,ΔT≥2.5s为晚期增强)及增强模式(杂
目的:1.研究ZIF-8-IR820-MnPc-HA(ZIMH)纳米颗粒的理化性质及并验证其光动力效应。2.进一步研究纳米颗粒ZIF-8-IR820-MnPc-HA的体内外光声/近红外Ⅱ区荧光双模态成像效果及生物安全性。方法:1.纳米材料合成及表征:通过一步法合成ZIF-8-IR820-MnPc-HA纳米颗粒(制备过程需避光)。取适量的纳米颗粒ZIF-8-IR820-MnPc-HA进行理化性质的研
目的: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我院行131I治疗的DTC肺转移患者120例,其中男40例,女80例,年龄14~73岁、平均47.6±14.6岁,治疗次数2~16次、平均4.03±2.30次/人,治疗累积剂量200~2605 mCi、平均744.42±460.76 mCi/人。收集患者每次131I治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对WHOⅡ级和Ⅲ级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和1p/19q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经外科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的32例WHOⅡ级和Ⅲ级脑胶质瘤患者临床信息及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术后标本
第一部分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价值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M患者93例,术前均常规行乳腺及腋窝淋巴结(ALN)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科所回报结果为金标准,将ALN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对超声所显示的两组淋巴结声像图特征等行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CT征象联合多期相影像组学特征融合模型在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2020年f-AIP患者73例,PC患者74例的一般临床资料及CT影像图像。首先,由两位放射科医生通过影像资料评价这两个病变的CT形态学征象,并对两者进行鉴别。其次,将显示病灶的所有层面的三期(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薄层图像以DICOM格式上传至达尔文医准科研平台,在病灶的中
目的:探讨基于T2WI图像的影像组学标签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行盆腔MRI检查并具有KRAS基因检测结果的30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男175例,女129例,中位年龄59.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213例)和验证组(91例)。选取每例患者的高分辨率T2WI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及影像组学特征提取,使用单变量统计分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引导下微波消融术(MWA)与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病人1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案分为TACE联合MWA组(n=72)和TACE组(n=74)。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相关预后影响因素。结果:TACE联合MWA组客观缓解率(ORR)为88.9%,
目的:通过挖掘MRI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多种用于鉴别乳腺小肿块(≤2cm)良恶性的机器学习模型,探讨基于多模态MRI的影像组学方法在鉴别小乳腺癌应用方面的潜在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于我院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间进行乳腺MRI检查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10名乳腺小肿块(最大径≤2cm)患者(共128个小肿块)。收集研究对象MRI各序列T1WI、T2WI、DWI、ADC、DCE
目的:探讨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的弹性异质性分析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中的价值,筛选最佳诊断指标。方法:收集自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诊患者146例,最终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共150个。对所纳入病灶行BI-RADS分类及SWE超声检查,定量测定病灶的弹性模量值,计算SG值,并定性评估病灶弹性图像特征。采用ROC曲线评价定量异质性指标及定性图像分型法的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