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量计算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否处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是评估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足迹是由加拿大著名生态经济学家Rees教授和Wackernagel教授构建的基于生态土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区域的资源消耗和消耗所带来的废弃物的吸收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面积(生态足迹),并与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
本论文主要利用参数本地化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开平市进行多年份的生态足迹供需发展状况定量评估,分析开平市9年来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趋势。并进行用水生态足迹供需的补充研究,尝试进行生态足迹模型的完善。
9年来,开平市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生态承载力则逐年缓慢降低,因此开平市生态赤字逐渐升高,到2004年开平市生态赤字达到631300hm<2>,人的需求与环境供给能力矛盾突出,开平市土地生态系统处于偏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上。从人均生态足迹的供需结构来看,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的供需矛盾最为突出。尤其是化石燃料用地的矛盾在不断扩大。虽然耕地矛盾有所减缓,但其所占比例仍然最大。草地人均足迹不大,但由于开平市缺乏草地,草地同样出现生态赤字。林地则一直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其盈余量逐年减少。开平市水资源丰富,但其水域仍然处于赤字状态,这是由于生态足迹模型只考虑水产品生态足迹,忽略了社会活动用水生态足迹,从而发现生态足迹模型忽略部分非生物需求的缺点。因此本文提出用水生态足迹的概念,并尝试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补充完善研究。2004年开平市需水生态足迹为20932hm<2>,而供水承载力为57610hm<2>,出现盈余。
开平市生态足迹研究开平市生态赤字呈现扩大化趋势,如果不改变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开平市可持续00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从区域长远的发展战略来看,开平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耕地生产力;2、提高能源利用效益;3、加大生态公益林地的发展力度;4、加强人们环保意识和对生态足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