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与反贫困的直接相连,在国际上是近几年来的新议题,其中以20世纪80年代英国国际发展局资助的“Pro—Poor Tourism”(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简称PPT)的研究为代表,在我国则被称为旅游扶贫。旅游扶贫是指贫困地区利用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达到脱贫致富的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宁夏六盘山区自古以“苦瘠甲天下”而为世人所知,但同时六盘山区又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六盘山是我国西部黄土高原上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地,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素有“高原绿岛”之称。这里气候湿润,植被茂盛,物种丰富,环境优美,还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历史上许多伟人都与其有着不解之缘,1936年,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红军长征翻越此山时,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使六盘山更是名扬中外。2000年8月,国家旅游局在这里试办了全国第一个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 本文采用“宏观——微观——宏观”的研究体系,首先深入分析了六盘山区区域贫困的原因、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扶贫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选择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扶贫效果最显著的泾源县黄花乡羊槽村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采访、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所产生的效益,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最后,总结出宁夏六盘山区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扶贫”首先要明确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建立完善的旅游扶贫机制,妥善处理好各级政府、旅游开发商、当地贫困人口三者的利益关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遵循旅游业发展的内部运行规律,切实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的基础上,打造丝路旅游、红色旅游、回乡风情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四大旅游精品;构建以政府主导为主要模式,景区帮扶模式、亦农亦旅模式、异地安置模式等为辅的多种相结合的扶贫模式;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出发展旅游,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的特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