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被西方人称作是中国的《圣经》,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是中国儒家的经典。其中,仁义礼知信是极具代表性的儒家思想概念。本文选择这五个核心概念的英译作为分析对象。詹姆斯·理雅各和阿瑟·韦利出生于不同年代,他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他们对《论语》有不同的理解。理雅各着重于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而韦利却倾向于让西方人更易解读。本文以理雅各和韦利的翻译版本为比较研究文本。1971年,凯瑟琳娜·赖斯提出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思想雏形,后来其学生汉斯·弗米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目的论摆脱了原语为中心的束缚,认为相比于一味追求对等于原文,更重要的是充分实现译者的翻译目的。本文选择目的论作为理论支撑。在进行两个译本对于五个核心概念翻译的对比分析时,目的论中的三个主要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是分析及评论的主要标准。 儒风、王东波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论语》不同译本中的翻译策略,本文以目的论的视角,从相对微观的层面对比分析理雅各和韦利对《论语》核心概念仁、义、礼、知、信的翻译。 本文试图以目的论的理念对比分析理雅各和韦利《论语》译本中儒家思想核心概念仁义礼知信及表达其思想的句子翻译。客观描述二者的翻译策略并以目的论三原则为标准对比分析其异同,旨在说明不同翻译目的如何影响和左右不同翻译方法和策略。 本文的分析表明:第一,通过对两个版本核心概念翻译的对比分析,例证了翻译不是一对一的迁移活动,诸如个人、文化等大量因素应纳入考虑范围,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即是翻译目的。第二,通过对两个翻译版本核心概念翻译的对比分析,可知翻译质量优劣的评判不能仅凭是否对等于原文,也要考虑诸如译者目的、译者对文本理解等因素。最后,鉴于仁义礼知信这五个核心概念有一定的文化特殊性,对于西方学者来说,对这些概念准确深入的理解目前仍然是一个问题。例如两者对“太庙”的理解以及韦利对“法语”的理解都有一定的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