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PVT1(The long non-coding RNA 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及超声特征的相关性,探索癌组织PVT1表达含量与PTC的侵袭性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PTC术前精准诊断、术式的合理选择、术后风险评估水平,同时也为寻找新的甲状腺癌标记物提供实验支持。
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行常规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PTC3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腺瘤1例),临床病理及超声图像资料记录完整。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结节是否多灶性、结节位置、最大径、构成、回声、形态、边缘、钙化、被膜是否受侵、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桥本背景、TNM分期、术前TSH以及Tg化验结果等信息;术后收集患者手术标本,分为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织、PTC组织及甲状腺腺体组织。
(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新鲜组织中PVT1的表达水平,使用2-ΔΔCT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运用方差分析PVT1表达量与PTC的关系,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PTC组织中上述各临床病理及超声特征与PVT1表达量的相关性,筛选危险因素。
(3)以PTC是否存在被膜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探索PVT1含量、临床、病理分期及超声特征在不同分组之间是否有差异性表达。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PTC侵袭性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间的相关性,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计算最佳截断值及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AUCs)。
(4)根据2017版ACRTI-RADS指南,将38例PTC依据其超声特征进行ACR评分,探究癌灶ACR评分与其PVT1表达量、侵袭性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5)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PVT1在PTC组织中的表达量较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织及甲状腺腺体组织呈高表达。
(2)PVT1的表达水平与PTC多灶性、被膜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结节最大径、桥本背景、TSH及Tg水平、结节的构成、回声、形态、边缘、钙化等特征无关。其中有多灶病变、被膜侵犯、颈部淋巴结有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PVT1表达量高于单发病变、被膜未侵犯、颈部淋巴结未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
(3)单因素分析显示PTC发生被膜侵犯与结节大小、边缘、钙化及PVT1表达量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癌灶的边缘不规则(OR=2.802)、微钙化(OR=3.448)及结节最大径≥2cm(OR=6.633)为其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4)单因素分析显示PTC发生淋巴结转移与其多灶性、构成、边缘及PVT1表达量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癌灶的多发(OR=9.003)、实性(OR=32.717)、边缘不规则(OR=5.289)为其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5)ACR10分组的PTC组织中PVT1相对表达量高于5-9分组;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变量中存在组间差异,10分组与9分组高于5-8分组;在被膜侵犯变量中尚未发现组间差异。
结论:
(1)LncRNAPVT1在PTC组织中的表达量较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织及甲状腺腺体组织呈高表达。
(2)PTC组织中PVT1的表达量与癌结节多灶、被膜侵犯、TNM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性别、年龄、结节大小、桥本背景、Tg、TSH水平及癌灶常规超声特征尚未发现相关性。
(3)PTC发生被膜侵犯与癌结节最大径、边缘、钙化及PVT1表达量相关,其中结节最大径≥2cm、癌灶的边缘不规则及微钙化为其重要危险因素,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4)PTC发生淋巴结转移与癌结节多灶、构成、边缘及PVT1表达量相关,其中癌结节多灶、实性、边缘不规则为其重要危险因素。
(5)PTC的ACR不同分组间PVT1的表达量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变量存在组间差异,在被膜侵犯变量尚未发现组间差异。
(6)LncRNAPVT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及癌灶局部情况的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对于临床上采用常规诊疗手段仍然无法确诊的病例。
通过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PVT1(The long non-coding RNA 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及超声特征的相关性,探索癌组织PVT1表达含量与PTC的侵袭性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PTC术前精准诊断、术式的合理选择、术后风险评估水平,同时也为寻找新的甲状腺癌标记物提供实验支持。
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行常规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PTC3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腺瘤1例),临床病理及超声图像资料记录完整。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结节是否多灶性、结节位置、最大径、构成、回声、形态、边缘、钙化、被膜是否受侵、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桥本背景、TNM分期、术前TSH以及Tg化验结果等信息;术后收集患者手术标本,分为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织、PTC组织及甲状腺腺体组织。
(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新鲜组织中PVT1的表达水平,使用2-ΔΔCT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运用方差分析PVT1表达量与PTC的关系,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PTC组织中上述各临床病理及超声特征与PVT1表达量的相关性,筛选危险因素。
(3)以PTC是否存在被膜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探索PVT1含量、临床、病理分期及超声特征在不同分组之间是否有差异性表达。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PTC侵袭性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间的相关性,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计算最佳截断值及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AUCs)。
(4)根据2017版ACRTI-RADS指南,将38例PTC依据其超声特征进行ACR评分,探究癌灶ACR评分与其PVT1表达量、侵袭性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5)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PVT1在PTC组织中的表达量较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织及甲状腺腺体组织呈高表达。
(2)PVT1的表达水平与PTC多灶性、被膜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结节最大径、桥本背景、TSH及Tg水平、结节的构成、回声、形态、边缘、钙化等特征无关。其中有多灶病变、被膜侵犯、颈部淋巴结有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PVT1表达量高于单发病变、被膜未侵犯、颈部淋巴结未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
(3)单因素分析显示PTC发生被膜侵犯与结节大小、边缘、钙化及PVT1表达量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癌灶的边缘不规则(OR=2.802)、微钙化(OR=3.448)及结节最大径≥2cm(OR=6.633)为其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4)单因素分析显示PTC发生淋巴结转移与其多灶性、构成、边缘及PVT1表达量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癌灶的多发(OR=9.003)、实性(OR=32.717)、边缘不规则(OR=5.289)为其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5)ACR10分组的PTC组织中PVT1相对表达量高于5-9分组;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变量中存在组间差异,10分组与9分组高于5-8分组;在被膜侵犯变量中尚未发现组间差异。
结论:
(1)LncRNAPVT1在PTC组织中的表达量较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织及甲状腺腺体组织呈高表达。
(2)PTC组织中PVT1的表达量与癌结节多灶、被膜侵犯、TNM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性别、年龄、结节大小、桥本背景、Tg、TSH水平及癌灶常规超声特征尚未发现相关性。
(3)PTC发生被膜侵犯与癌结节最大径、边缘、钙化及PVT1表达量相关,其中结节最大径≥2cm、癌灶的边缘不规则及微钙化为其重要危险因素,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4)PTC发生淋巴结转移与癌结节多灶、构成、边缘及PVT1表达量相关,其中癌结节多灶、实性、边缘不规则为其重要危险因素。
(5)PTC的ACR不同分组间PVT1的表达量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变量存在组间差异,在被膜侵犯变量尚未发现组间差异。
(6)LncRNAPVT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及癌灶局部情况的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对于临床上采用常规诊疗手段仍然无法确诊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