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绩是政府官员运用公共权力谋取公共利益所取得的业绩,政绩产生的前提是公共权力,政绩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公共利益,反映的是政府官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是政府官员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反映。政绩的实现,既体现出现代民主政府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又是评价各级政府和政府官员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科教文卫事业全面进步。这充分显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政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取得了卓越的政绩,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行政体制转轨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政府官员政绩追求时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我国政府官员政绩追求的价值期望、具体行为和最终结果三个方面用伦理学的视角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归纳当前政绩问题道德失范的表现,分析其道德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道德限制措施,切实提高我国政府官员政绩追求的伦理责任和个人道德素养。首先,本文对政绩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政绩的效益性、社会管理性、正义性和多样性四个特点,对政绩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类,阐述了政绩的道德本性问题,重点论述了政绩追求承载的政治道德理念和我国政府官员政绩追求所体现的道德责任和伦理价值。其次,用伦理学的视角剖析了我国政府官员政绩追求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腐化、非道德行政现象种种,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领导决策、政绩考核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不合理,进而指出这些道德问题造成官场风气败坏、政府公信力下降、官民关系紧张,阻碍社会良性发展等危害。最后,对我国政府官员政绩追求从三个层面提出了道德限制,一、从政府建设方面,要求加强对官员的道德教育,建立合理的政绩评价机制,健全政绩追求的制度。二、从官员自身角度,要求树立高尚的政绩观,养成优良的官德,并注重具体工作过程中手段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三,从社会视角来看,要求营造良好的政绩追求道德氛围,加强民主监督,完善检举制度,充分发挥舆论的宣传报道作用,坚决抵制官员的不道德政绩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