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in228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旅游业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以及各国各地区对文化重视度的逐渐提高,文化旅游俨然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风尚。党的十七大就特别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国各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使各族人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特别是"复兴中国"、"中国梦"等词汇的出现,可以看出我国也是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这都将成为各地区发展文化旅游的有利条件。大力倡导旅游过程中了解文化背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游客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审美情趣,也可以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发展文化旅游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改善旅游发展结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环境,还可以弘扬我国地区文化,提高旅游者文化知识和素养。发展文化旅游必须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作为支撑,内蒙古地区就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来发展文化旅游。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深度不够,使得区内文化旅游未能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形式,更没有突出内蒙古独特的地区特色。因此,对内蒙古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研究将有利于引导内蒙古地区旅游业向着更加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本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作为我国东西跨经度最多、最狭长的省区,内蒙古地区有着积淀深厚且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契丹民族-辽文化,农业文明-红山文化,以及藏传佛教文化等等;还有着独特的蒙古族民族风情-草原文化;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草原、沙漠、胡杨林、石林、湖泊和戈壁等等。本文在了解文化旅游及文化旅游资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利用RMP昂普分析模式对内蒙古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本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因素指标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构建适合内蒙古文化旅游发展的模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模式给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其他文献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围绕"十三五"规划提出城镇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国城镇化已经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回顾我国城镇化和产业发
城市,是区域研究中的最基本地域单元,是一定范围内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国内外区域经济学者和地理学者的研究方向也逐步转向对城市的研究。东北
语文兼具审美性、知识性与实践性,教材所选课文融合了文质兼美的实用文章与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多样的美感,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优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同时,教师还需要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运用审美赏析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语文极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