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3月,我国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关于“996”工作制度的热议,有关专家指出“996”工作制度并不合理,存在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隐患,与我国的闲暇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休假制度逐渐完善,居民闲暇变得充足,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同时,我国也正在向全面“闲暇时代”前进。作为当代一种重要的社会和经济现象,闲暇正在广泛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将闲暇理论与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全面梳理国内外闲暇经济研究成果,根据2018年我国第二次时间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居民的闲暇现状,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调查数据,选取其中18-55岁的投入到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样本,采用OLS估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接着利用工具变量法(IV)解决内生性问题,将闲暇分为必要型闲暇、享乐型闲暇和成长型闲暇进行异质性分析,并运用多模型回归方法和替换变量法验证模型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最后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闲暇对个人收入影响的内在机制。
本文有三个主要发现:第一,闲暇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即随着闲暇的增加,个人收入首先会随之出现显著的增长,但当闲暇到达了一定值(经测算为8.3小时)之后,个人收入将达到顶峰,此后闲暇的增加将导致个人收入的下降。在内生性问题得到处理和实证结果通过稳健性检验之后,这种影响关系仍然显著成立;第二,影响机制检验表明,闲暇之所以会对个人收入产生“倒U型”影响,可能是因为心情和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作用。首先,闲暇的持续增加会使个体心情变好,但闲暇过多反而将使个体出现不良情绪,于是个体心情随闲暇出现“倒U型”分布,而个体心情显著正向影响个人收入,因此个人收入通过心情中介变量而随着闲暇增加出现“倒U型”分布。其次,闲暇的持续增加会使个体融入更多群体活动,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但闲暇过多人们反而陷入了长时间消极静态的个人活动,语言表达机会反而减少,而个体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正向影响个人收入,因此个人收入通过语言表达能力中介变量而随着闲暇增加出现“倒U型”分布。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闲暇的三种分类中,必要型闲暇和享乐型闲暇的增加将显著促使个人收入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成长型闲暇的增加不会对个人收入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做出了两点创新:一是研究方向上有所创新,国内关于居民闲暇和个人收入之间关系的研究本身就不多,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文献都是研究后者对前者的影响,研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的尤为稀少,本文的逆向研究方向在未来全民闲暇时代背景下具有政策导向意义;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我国经济学界尽管提出了闲暇经济这一问题,但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对闲暇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评述阶段,缺乏深入的经济学实证研究。本文将从经济学理论出发,运用经济学实证方法来探讨闲暇问题,在闲暇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上深入剖析,这在我国当前文献中是较为缺乏的。
本文将闲暇理论与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全面梳理国内外闲暇经济研究成果,根据2018年我国第二次时间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居民的闲暇现状,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调查数据,选取其中18-55岁的投入到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样本,采用OLS估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接着利用工具变量法(IV)解决内生性问题,将闲暇分为必要型闲暇、享乐型闲暇和成长型闲暇进行异质性分析,并运用多模型回归方法和替换变量法验证模型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最后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闲暇对个人收入影响的内在机制。
本文有三个主要发现:第一,闲暇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即随着闲暇的增加,个人收入首先会随之出现显著的增长,但当闲暇到达了一定值(经测算为8.3小时)之后,个人收入将达到顶峰,此后闲暇的增加将导致个人收入的下降。在内生性问题得到处理和实证结果通过稳健性检验之后,这种影响关系仍然显著成立;第二,影响机制检验表明,闲暇之所以会对个人收入产生“倒U型”影响,可能是因为心情和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作用。首先,闲暇的持续增加会使个体心情变好,但闲暇过多反而将使个体出现不良情绪,于是个体心情随闲暇出现“倒U型”分布,而个体心情显著正向影响个人收入,因此个人收入通过心情中介变量而随着闲暇增加出现“倒U型”分布。其次,闲暇的持续增加会使个体融入更多群体活动,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但闲暇过多人们反而陷入了长时间消极静态的个人活动,语言表达机会反而减少,而个体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正向影响个人收入,因此个人收入通过语言表达能力中介变量而随着闲暇增加出现“倒U型”分布。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闲暇的三种分类中,必要型闲暇和享乐型闲暇的增加将显著促使个人收入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成长型闲暇的增加不会对个人收入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做出了两点创新:一是研究方向上有所创新,国内关于居民闲暇和个人收入之间关系的研究本身就不多,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文献都是研究后者对前者的影响,研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的尤为稀少,本文的逆向研究方向在未来全民闲暇时代背景下具有政策导向意义;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我国经济学界尽管提出了闲暇经济这一问题,但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对闲暇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评述阶段,缺乏深入的经济学实证研究。本文将从经济学理论出发,运用经济学实证方法来探讨闲暇问题,在闲暇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上深入剖析,这在我国当前文献中是较为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