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尔·贝娄擅长描述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并探究其出路,刻画美国表面物质繁荣下的精神危机。索尔贝娄的许多小说呈现出流浪的主题,流浪的主题在其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探索。通过“流浪”主题的充分展示,贝娄揭示了当代社会物质富有的表象下的人类精神生活及人的现实生存与本质问题,表达了他对人性存在价值的追求。贝娄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以“流浪”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在贝娄小说中,“流浪”表现为“形体流浪”和“精神流浪”两种形式。本文试图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对贝娄的小说主题进行探析,并选其具有代表性的两部小说作品《雨王汉德森》和《赫索格》来进行解读。在1959年出版的《雨王汉德森》中,现代人对于其存在价值的忧虑,在贝娄的笔下,通过汉德森的非洲之行的流浪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现代社会的异化及精神危机状态体现在主人公汉德森为了寻求其自我价值而到非洲历经波折,最终回到现实而实现内心转变与重生的过程。其形体流浪的过程中完成了心灵的蜕变与重生。1964年出版的《赫索格》,塑造了一个20世纪60年代美国典型的知识分子精妙的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赫索格异常执着地追求自己存在价值,通过内心的“流浪”他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和。通过存在主义角度分析汉德森非洲之旅的经历及转变的过程和赫索格“重生”的内心转换,贝娄作品的主题显得更加清晰。本文阐明,贝娄所诉求的实现“重生”而还原人的存在意义与存在价值,是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深刻探讨与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