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更加密切和频繁,也更加趋于相互依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多元文化的地球村正在形成。一门新的学科——跨文化交际学正悄悄兴起。20世纪50年代它首先出现在西方一些国家,到了60—70年代,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已经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研究。跨文化交际是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由胡文仲教授介绍入中国。从此,很多中国学者和外语教师一直致力于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重点放在学习语言本身,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其它更重要的因素,从而导致外语教学不能适应目前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值得庆幸的是,很多中国学者、教育工作者在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和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而广泛应用的现实的启发下,从他们自身艰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语言教学并不仅仅是讲授语言知识本身。从实际的角度看,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息息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已成为必然趋势。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学习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在具体运用中,又因情景和文化等不同因素,常常表现为不同的言语行为,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反之亦然。 目前已被普遍接受为外语教学目标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在1971年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ell Hymcs首次提出交际能力四要素,既语法性(possibility)、可行性(feasibility)、得体性(appropriateness)和现实性(actually performed),后两个基本点因素直接与文化有关。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在缺少目标语文化知识的情况下进行。交际能力包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通过外语学习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