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阿来长篇小说三部曲《空山》的专题研讨。本文包括绪论、主体与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交待本文的写作意义。首先,对学术界关于《空山》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述评,基本摸清了学术界研究与评析《空山》的现状。其次,从族别文学史、民族学与哲学等角度表明了本文对《空山》的研究意义。再次,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主体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对《空山》的主题进行解读,认为作品表现了历史反省与现实忧思、人性的迷失与救赎和文化的追寻与重建等三个方面主题。就时代反省而言,它既有藏区对“大跃进”违背自然规律、“文革”社会动乱的控诉与反省,又有对藏区新时期金钱主义潮流等及其危害的批判。就人性开掘或人性考量而言,它既揭示了人性在政治权力、爱情或事业、金钱面前的迷失,也表达了通过宗教忏悔等方式实现人性救赎的希望。就文化重建而言,它既表达了对民族文化遭受破坏的忧虑,更表现了民族文化实现现代性转换的可能。第二章分析《空山》中的人物形象,认为无论是作品中的藏族人物,还是作品中的汉族人物,他们均有着较为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与人性内涵及性格特点,并丰富了当代藏族文学的人物画廊,体现了阿来的文学贡献。本文将这些人物划分为民族文化守护者、世俗生活迷失者与古老村庄闯入者,在总结他们共性特征的同时,剖析他们的个性差异。藏族巫师多吉与乡村知识分子达瑟等人是本民族文化的守护者,他们传承着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秉承着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年轻一代的藏族人,如民兵排长索波、女歌手色嫫、复员军人达戈与高中生拉加泽里,则是世俗生活的迷失者,分别迷失于对政治权力、事业、爱情与金钱的追求之中,然而他们大多数又在生活中慢慢找回了自己,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人性救赎。派出所所长老魏、支书林驼子以及驼木匠是进入藏区的汉族人,是古老村庄的闯入者,他们身上表现出主流文化与民间文化、汉族文化与藏族文化的碰撞。第三章归纳《空山》的艺术特点,认为《空山》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而且还有艺术上的不少创新之处。它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多样化的叙述方式、别样的文体结构与浓郁的民族地域色彩。多样化的叙述方式包括灵活的叙述视角、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与现代象征手法的运用。别样化的文体结构包括花瓣式小说结构、循环式小说结构与对称式小说结构,这同时也是作品的主要艺术创新之处。作品的浓郁民族地域色彩则体现在高原风光的描写、独特藏族习俗的描绘与藏族文化精神的凸显上。结语部分对《空山》进行总体评价,认为它是一部意义深刻、内涵丰富与民族特色浓郁的优秀长篇小说,也是继《尘埃落定》之后阿来又一部重要作品。它是一部厚重的藏族叙事,也是反思文学、新反思文学与先锋文学的成功集合体。无论在当代藏族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它都是一部十分重要的作品,具有不可忽略的文学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