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小说创作的悖论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z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立波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是以作者、学者、文艺战士、基层工作者等多重身份出现的,他一直以革命者的姿态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前沿,并进行关于时代重大主题的文学书写。提及其作品,读者或简单地将其归于革命文学的范围,只看到其创作的政治功利性特征;或欣赏其作品中多姿多彩、细微逼真的乡村生活描写。总体上看,在评价周立波的文学史成就时,“阶段过程思维”与“永恒原则思维”互相排斥、不能兼容,前者强调特殊历史语境下政治书写的合理性;后者则注重用文学性、人性等大原则来检视周立波的写作实践。上述两种思维的偏至,导致周立波研究陷入了割裂、尴尬的境地。本文试图结合两种思维,以一种兼顾性、融合性视野,探究其创作中的政治性和文学性特征的张力关系,也可以说是探究其小说的政治性“构架”与文学性“肌质”的悖论关系,并将其置于文学传统中探讨其启蒙姿态、创作方法、主题传统、个人风格形成的历史渊源,以及他对丰富现代文学传统所做出的不应忽视的贡献。绪论部分旨在梳理周立波小说的创作概况和研究综述,并交待论文的选题理由及意义。第一章,政治性表达和自由生命形式书写的矛盾。第一,“人”与人的改造的纠缠。周立波小说中的“人”,既是具有强烈欲望的个体,同时又是被改造的主体。个人处在乡土文化传统中养成了固有的性格,却又面临着民族国家的政治意志的规训。人的欲望的合理性和人的改造的必然性,在周立波笔下被统合、被溶解了。第二,日常生活叙述与社会改造乌托邦理想的矛盾。周立波的小说显示出一种“历史必然规律”的抽象性认知,即蕴含着社会改造乌托邦理想,但文本具体叙述时,又落脚到现实的日常生活空间。日常生活的琐碎、杂芜扰乱了理论分析,因而超验的乌托邦理想无形中遭受着日常生活叙述的消解。小说在表达社会改造的显性革命追求下潜藏着隐形结构——人对物质的情感故事。第三,主流意识形态与民间本性的交织书写。主流意识形态书写和从民间体验开掘出的乡村民间本性的生活样态的书写交织在小说叙述中。在文本中,叙事在时代主流和民间本性的双重视域下展开,革命的政治伦理假借民间伦理达到国家政治的目标,同时国家现代性发展的诉求压制着乡村民间的声音,而民间人物并非全然按照革命本质要求的轨迹发展,反而借助革命在实现着个体的追求。第二章,从叙事技巧中窥探周立波创作的矛盾。第一,政治书写与人物塑造的冲突。周立波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既注重对意识形态立场的自觉表达,又要符合艺术规律的要求。一方面,小说在“一体化”写作规范下,作为政治意识代表的部分干部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在弱化;另一方面,通过小说中人物之间政治关系和情感关系的错位表达,可以窥见创造主体兼顾政治理念和情感倾向时左右为难的叙述。第二,叙事结构背后的思维特征。周立波在早期的小说中采用节奏紧凑的直线型结构,这符合革命叙事的内在逻辑。后期小说中,他自觉把控叙事节奏,紧凑的节奏背后是革命进展的需求,而舒缓的节奏背后是作者对景物和琐碎的日常场景的兴味,作者倾向于弛缓的节奏表达,这种场景的叙述消解着政治叙事。这类小说还在乡村革命的直线故事中嵌入“横断面”式结构来兼顾政治思维和艺术思维的表达需要。第三,小说文本的语言策略。周立波重视小说语言的雕琢,并采取了一定的语言策略来进行表达,书面语系统指向政治的理念、思维和要求等;方言系统指向乡土农民的生活经验、思维认知和情感表达方式等。小说通过不同身份的人物之间语言的互相渗透和错位的对话来表现国家意志和乡村民间互相纠缠的现实。这使得小说在进行宏大叙事时逼近了历史真实和现实细节。这也表现出作者在面对政治政策与农民利益的错位时,既要拥护政策,又要维护农民利益的复杂心理矛盾。第三章,文学传统视角下周立波创作的悖论。第一,文学文本与农民的关系。周立波的小说中农民成为历史的主角,他们在乡村革命中是革命的主力。在表现这种现实的同时,小说继承了新文学传统中对农民的启蒙任务,主要体现为一种政治现代性的启蒙,因而周立波一方面要改变以往精英批判的俯视姿态,表现对农民的尊重,一方面又要完成国家政治对农民的规范要求,这使其小说呈现出既书写政治启蒙又突出农民历史性地位的矛盾态度。第二,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发展和变异。周立波的小说创作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表现出一种被压抑的浪漫主义倾向,其后期创作还表现出一种唯美主义的倾向。我们不以“主义”确证他的创作方法,但可探索到他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中注入抒情性元素,在强调“真实”的同时追求诗情和幻想的浪漫、唯美的抒情性表达,在这种矛盾的创作方法下呈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第三,主题传统中呈现的悖论性特征。周立波的小说在农村革命、平民化英雄主义和农村妇女解放三个方面的主题上都表现出一种悖论性特征:在显性的主题方面,周立波同当时的小说一样分别写出了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阶级斗争(包括国家的建立和创业活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农村妇女从家庭解放出来参加社会活动等。在具体叙述时,周立波在三个主题中都“融合”并“改造”了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中的因子——农民的阶级斗争是基于民间伦理的认知思维、“新人”的政治表率作用是基于个体的道德品质、农村妇女的解放有赖于个体的价值追求与新社会结构模式的合力作用。结语部分是对前文论述的的整合认知,对周立波的文学史地位进行反思。周立波难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可以说他的文学史地位正是一位跨越两个时代的才华横溢的作家所面临的宿命式困局。
其他文献
外周血图片的分析对于评价人类身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医生能根据相关图像为病人找准病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了快速高效精准地辅助医生做出病理决策,智能医疗辅助的手段也逐渐走入医学领域中以辅助医生做出相关病理的决策,其中,当下最热门的就属于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医疗诊断领域当中。但是对于实验人员而言,收集充足以及平衡的白细胞数据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此之外,许多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在新生代的演化对研究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所造成的陆内变形过程及其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是何时建立的这一问题尚存在争
磷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参与植物体内生物合成与运输、物质新陈代谢等生理过程,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磷素主要是有效磷,我国南方土壤
从汉字的引入到法语被确立为官方语言,再到拉丁化国语的诞生,越南官方文字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多个阶段。越南语言的变迁史同时也反应了越南从作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到独立建国,之后沦为法国殖民地,最后直至实现民族独立的历史变迁。虽然法国统治越南长达八十年之久,但与其众多前殖民地不同的是,法语不仅没有成为越南的官方语言,在越南的传播反而呈现了式微的迹象。本文分别从越南、法国及国际背景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
青稞是青藏高寒地区重要的一种谷类粮食作物。糌粑是高原藏族同胞食用青稞的主要产品形式,是青稞全籽粒经高温炒制粉碎后加工而成的粉末状食物,该产品具有独特的香气,长期作
水疱性口炎(VS)是由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感染而引起的一类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水疱性口炎病毒作为弹状病毒科、水疱病毒属成员之一,能够感染牛、马、猪等家畜,同时也可以感染啮齿类动物。VSV感染后可以在口唇等部位形成水泡。该病本身虽然很少直接导致患畜死亡,但由此引发的继发性感染会给畜牧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此外,水疱性口炎也是一类人兽共患性传染病,VSV可在人群中传播,患者一般具有流感样症状。鉴
核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废液,由于放射性核素的存在,放射性废液需要进行有效处理排放或进一步处理处置。离子交换工艺因其去污因子高而被用于处理中、低放放射性废液,稳定性能好的离子交换树脂是常用的离子交换材料,吸附放射性核素的离子交换树脂成为放射性废离子交换树脂,其处理处置已经成为核工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目前国际上在放射性废树脂的处理主要采用湿法氧化技术将树脂降解后再进行固化处理处置,本研
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领域的战略提升,聚3-己基噻吩(P3HT)作为导电共轭聚合物的相关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并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P3HT均聚物受其激发子寿
荧光粉/玻璃陶瓷复合材料(PiG)作为目前研究最广泛的一种玻璃陶瓷发光材料,因其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发光性质易控以及稳定性优异等特点在大功率LED器件应用上具有巨大潜质。然
应力发光是固体材料在机械作用(压缩,拉伸,弯曲,撞击等)下而产生的发光现象。根据应力发光的机械作用力特征可分为摩擦应力发光和形变应力发光两大类别。由于弹性形变应力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