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输电送出风电系统中双馈机组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与环境污染的加剧,风力发电已成为新能源发电的主要代表。其中双馈风电机组以其优秀的特性,已成为国内的主流风电机组。现在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在整个系统中的比例已不可忽视,风电机组与电力系统会产生极大的相互影响。我国风场一般聚集在西部及海上,距离主要的用电地区较远,采用直流输电系统已经成为大规模风电送出的主要方式。当直流输电系统发生故障时将会对风电机组产生电压与谐波的影响,为避免情况恶化,风电机组应具有更好的故障穿越能力。双馈风电机组转子通过背靠背变流器直接与电网相连,其容量可以利用在双馈风电机组的电压调节上。因此双馈风电机组的接入,通过改进其控制方式可以提高风电场在电压方面的故障穿越能力。风机内部增加硬件设施也可以提高风电机组在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时的故障穿越能力,且均比外加无功设施要更加经济。本文针对由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送出的双馈风电场的研究如下:1)建立了DFIG的数学模型,研究其主要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 DFIG转子侧变流器与网侧变流器的功率传输与控制。基于此在PSCAD中建立DFIG的仿真模型,为后续的工作奠定基础。2)分析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搭建了±800kV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并将双馈风电机组接入送端系统。为研究直流输电系统对风电机组产生的影响打下基础。3)仿真验证了特高压直流输电多种故障产生的电压波动,分析直流系统的电压波动传递至双馈风电场处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引起的谐波在风电机组产生的影响。4)针对风电机组的过电压穿越,提出了改进风电机组的控制方式,以提高机组的高电压穿越能力。通常状况下控制双馈风电机组的双变流器协调运行,在风电机组在普通的控制模式下达到出力极限时,使双馈风电机组工作在面向最大无功的工作模式,提高其最大无功极限。同时,对风电机组增加硬件装置提高其过电压穿越能力的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验证了其有效性。
其他文献
在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日趋强化、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矛盾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新旧动能转换目的在于果断的去除旧产能,积极地探索发展新产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的发展质
气体超声波流量计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检测气体流量的过程控制仪表,具有诸多其他流量计不具备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脏介质、腐蚀性强的介质等恶劣工作现场和对测量精确度要求高的计
蛋白磷酸化在丝状真菌细胞对外界纤维素酶诱导信号感应以及胞内信号的传导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蛋白磷酸化是由蛋白激酶和磷酸化酶共同作用来完成的。为了挖掘在丝状真菌纤
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在微藻培养当中,具有培养条件稳定,藻细胞生长速度快,培养密度大,生产周期短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微藻研究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但微藻细胞及其分泌物易黏
流动性是金融市场的基本属性之一。流动性又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蕴含价格、数量、弹性和时间等多个维度的信息。因其重要性和复杂性,对流动性相关问题的研究,始终是学术界的热
光场成像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突破了传统二维成像的局限,能够在记录光线位置信息的同时获取光线的方向信息,这些额外信息能够使光场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深度估计,目标检测,光场三维渲染,三维重构等。但是由于光场相机硬件条件的限制与拍摄过程中由于环境、光线、抖动等外界因素的干扰,所获得的光场图像往往分辨率不高并有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很难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对光场图像的去噪方法和超分辨率方
目的:分析比较男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脏生化指标、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人体成分的特点,结合健康问卷调查指导临床综合评估男性脂肪肝患者的病情以提供更好的个性化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根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腹部超声诊断标准诊断为NAFLD的成年男性共14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完善包括
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Formula Student Electric China,FSEC)是纯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缩影,旨在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传统的电动方程式赛车VCU硬件没有基于需求进行开发,软件采用手动编程的方式进行编写,因此硬件模块的稳定性差,除此之外整个软硬件开发周期长。本文围绕FSEC大赛规则进行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
当前,在应用薄边界层模型时,薄边界层模型也存在许多使用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本研究根据薄边界层模型的现有研究成果,研究了薄边界层模型参数对模型估算结果的影响,以及应用
近年来,随着智能移动设备及其他无线设备的普及,基于位置的服务需求(L BS)日益增大。在室内定位领域出现了很多种解决方案,例如,使用i Beacon信标进行定位的技术、利用地磁指纹进行定位的技术、利用深度学习进行定位的技术等。其中,利用i Beacon信标的定位技术具有定位稳定、准确性高的优点,但需要部署大量硬件设备;基于地磁指纹的定位技术具有指纹稳定性高、定位准确的优点,但容易受到强磁场干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