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隐转喻视角下的英语一词多义生成机制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ningwin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之一,一直受到国内外多研究的关注,Lyons认为“人类所有的语言都没有,也不曾有过一个词有且只有一个意义的时候。”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改变对一个词义的简单认识,人们给予已知词汇新的含义,这样一个词汇就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意义,因此便产生了既方便又经济一词多义的形式。学者不仅重视语言的外部因素,而且认识到人们经验和客观世界相互作用对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影响。学者们认为一词多义现象以体验哲学为基础,人们通过认知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将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向这个词的相关意义延伸,这样就解释了一词多义现象。  本文包括五章,第一章主要讲的是研究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第二章主要讨论了文献综述,并且包括一词多义定义,除此之外,这章区别了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并包括一词多义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两方面:传统方法和认知方法。第三章主要讲理论基础,它呈现了认知隐转喻类型及功能。第四章是主体部分,主要讲认知隐转喻视角下一词多义的生成机制。第五章包括主要发现,局限,教学启示。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本文是对其他学者研究的补充和完善。本文对英语一词多义学习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参考。
其他文献
在信息化时代,新闻成为一种人们了解周围世界越来越重要的方式。新闻已经成为学术界语言学家研究的热门话题。国内外有许多关于新闻修辞的研究,但其中大部分都是狭义上的修辞研
以硫代硫酸钠、烯丙基溴和硫化钠为原料,合成了二烯丙基三硫,产率为76.4%;以一氯化硫和烯丙硫醇为原料合成了二烯丙基四硫,产率为81.0%.合成的产物通过红外光谱和气-质联用仪
Contrastive discourse has gained its rapid development since it found its place in China about two decades ago.It has given a lot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
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是国家和地区对外联系、对外开放的纽带。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越
叶水夫(1920—2002)是我国著名的俄苏文学翻译家、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顾问、《中国翻译》杂志的主编。1947年因为翻译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在国内引起广泛的影响,自此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