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强国的身份定位和外交政策研究--以韩国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or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一个以主权国家为主要行为体的世界中,大国一直以较强实力成为核心,具有关键性影响,决定着国际体系与全球治理机制的形成与演进。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国际社会两极格局逐渐被打破,政治多级化的趋势深入发展,部分实力强劲的国家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并展示其影响力。他们追求把自己的形象塑造成国际社会里的“良好公民”,开展多边合作机制来解决国际问题,这就是中等强国。
  中等强国围绕本国的利益开展极具特色的对外行为,与之前作为国际秩序的跟随者不同,它们开始追求成为国际秩序重构主导力量中的一员,成为国际舞台积极参与者、制定者、修正者。同时当前国际关系进入结构重组、问题议程重置和价值观念重构的变革时期这为中小国家提高外交影响力提供了制度平台与机制上的可能性。而众多国家中,何为中等强国?中等强国如何确定自身定位?身份定位又与其外交政策选择有哪些互动关系?中等强国如何选择与其实力相匹配的外交政策并通过正确的外交政策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等都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为此,本文首先是界定中等强国,通过综合三种分析路径对中等强国进行概念界定,对中等强国身份定位进行分类,阐释“何为中等强国及中等强国的定位”(what)。接着谈论中等强国定位的战略目标与外交政策选择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中等强国利益诉求“何以实现”的原理(why)。在确定概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再而讨论“中等强国身份怎样构建”(how)的问题。最后,本文选取韩国作为案例,通过对韩国中等强国身份定位与外交政策进行评估与研究,分析韩国中等强国构建的路径、特点、作用及所面临的困境有助于理解中等强国身份定位及外交政策关系。
其他文献
集体上访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现象,由于农民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此时处于弱势的部分农民会选择以集体上访的方式进行抗争,集体上访是一种抗争政治。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农民集体上访事件,农民集体上访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农民富则国家昌盛,农村稳则社会大环境安定。农民集体上访事件影响着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农民对基层政府的认同。在社会资本的视角下洞察农民如何发生集体上访行为,对农民政治抗争的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
学位
协商民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农村基层协商治理实践中,由于协商多付诸于对话与沟通形式,经常面临着议而不决的低效困境。将权威引入协商治理之中,是解决低效困境的重要途径,但权威也可能带来牺牲平等的难题。因此,如何均衡治理效率与民主效应之间关系,是基层协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不断探讨。T市的协商治理为本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观察案例。笔者调查发现,其基于协商理
学位
传统中国的村庄治理方式为“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皇权代表国家,伦理治理则成就乡绅在村庄中的政治地位。在实现治理的层次上,精英、社会、国家息息相关,精英始于村庄,联结乡村社会资源,制衡国家基层官吏的权力运作;在实现治理的逻辑上,由乡绅治理下的村庄构建成为国家的基层治理单元,离退官员返乡后成为乡绅,其对村庄的治理是国家治理逻辑的延伸。国家建构村庄治理的策略决定乡绅权力的发挥
学位
社火仪式是关中地区常见的一种节庆仪式,通常在春节期间举行,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接爷会”是A村具有特色的一种社火仪式,建立在跨村“接爷”这样一种民俗特征之上的是以村庄为单位的地方互助性组织,即管事组织,是实现仪式需求最简单的组织形式。传统时期的乡村社会处于“皇权不下县”的状态,国家无法为农民的信仰需求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民间信仰便自然地成为构建社会基层组织的宗教粘合剂。“接爷”仪式则是A村特有的一
学位
本文选取了山东省临沂市A村为调研地点,通过对当地多位“明白老人”的口述访谈资料和村庄相关档案为依据,以解放前的A村丁氏家户和村庄惯行为考察对象,以此研究传统时期的基层家户内部的生产生活方式,从中梳理出家长、家庭成员和分支家户之间的权力、权利和责任内容,探究家户间的内生权责关系及其现实意义,来回答家户间为何会产生权责关系,家户间的哪些权责关系影响了和如何影响一个家庭的运行、发展和存续等问题。通过此项
学位
近代中国文化体制的发展走向,基本受政治因素所主导,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初期,更是将各项任务广泛融入到社会动员中。而本文通过采用结构式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来深入进行相应资料的收集分析,以1946-1965年的山西上党地区传统表演组织受政治主导力量发生的改造变迁为研究内容,探究国家在整合文化表演组织时所呈现出的实践逻辑以及国家统制此类文化表演组织时的整合特征,以此来理解国家在改造文化体制时所作出
学位
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一次针对农业生产的重大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此次运动成功地将农民组织起来,逐步实现了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但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是曲折的。运动施行的初期,国家要求每家每户都要加入合作社,但由于种种因素,农民群体纷纷表示不愿加入,曾一度造成基层农村的混乱局面,影响了整个运动的进程。因此,中国共产党如何在乡村社会将互助合作政策有效
本论文以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龙岗社区龙西灌溉站用水矛盾协商案例为对象,以龙岗社区用水矛盾协商案例参与者的口述资料和协商会议记录为依据,研究协商治理中规则和程序的作用。龙西灌溉站用水矛盾由来已久,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渐激化,而以往的基层治理机制未能适应这种变化,使得矛盾愈演愈烈。2018年天长市借助改革契机,在农村社区成立协商委员会,建立系统性程序和平等性规则,成功协商用水矛盾。用水矛盾协商成功的原
学位
在政府转型的关键时期,基层政府与民众间关系的强制性逐渐弱化,民众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对政府权威进行重塑。在乡村这一场域下,农民选择何种行动方式形塑农村基层政府的权威,往往与基层政府分配公共资源的机制和效果密切相关。同时,公共资源分配与政府权威重塑关联到民主发展、秩序稳定和现代治理等重大议题。故此,本文试图就公共资源分配与政府权威形塑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公共资源分配与政府权威形塑本质上是民众与政府的
学位
随着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的推进,其北约政策也逐渐明朗化。北约框架下的跨大西洋联盟对于维持欧洲地缘与战略格局、推行美国全球战略等具有重要作用。理清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如何以北约为平台调整跨大西洋安全关系、通过调整对俄政策来推动北约对俄立场的转变、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等,可以更好地把握美国战略走向以及北约战略布局,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从时代背景、美国外交政策总基调、战略重心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