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政府转型的关键时期,基层政府与民众间关系的强制性逐渐弱化,民众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对政府权威进行重塑。在乡村这一场域下,农民选择何种行动方式形塑农村基层政府的权威,往往与基层政府分配公共资源的机制和效果密切相关。同时,公共资源分配与政府权威重塑关联到民主发展、秩序稳定和现代治理等重大议题。故此,本文试图就公共资源分配与政府权威形塑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公共资源分配与政府权威形塑本质上是民众与政府的问题,本文从客体即民众的立场出发,通过对个案的剖析,从微观层次上探究了政府权威形塑的动因、条件、过程。公共资源分配的过程中,若没有对标有关起点平等、过程公平和结果正义的分配标准时,就会丧失分配的正义性。这种心理预期与现实结构间的落差,以及对再分配实践的非公平性的价值判断,促使农户产生了重塑政府权威的动因。通过各种形式的监督机制、参与机制和反馈机制,以协商、闹访等各种方式,普通农户可以与乡镇政府进行互动。然而,在村级组织的强力干预下,乡镇政府多次以漠视、胁迫等方式,阻碍了农户的利益表达,不对分配的非公平性结果进行正面回应、问责、处理,使农户逐渐丧失了对其的认同、服从与支持,其权威弱化。直至市级政府完全推翻其原有的分配决策时,乡镇政府权威就彻底流失。但是,公共资源分配的纠偏尚未完成,乡镇政府于是在市级政府的指导下对标分配标准进行新一轮的再分配,重建了自己的权威。
上述案例充分说明政府权威形塑经历了一个由“硬权力”到“软服务”形塑的变迁过程。在具体的实践中,因公共资源再分配有失公平,民众通过与政府的互动来形塑权威,政府权威形塑大致遵循权威动摇、弱化、流失直至再建的一个路径。长远来看,双方的互动更加频繁、深入,政府权威的获得与强化依赖于农户对其的认可与支持,所以政府应当重视民众的诉求与期待。同时,鉴于成熟的民众可以为政府治理指引方向、提供建议和缩减成本,所以政府应当重视民众对公共事务意见表达的培育和发展,为权威强化奠定基础。
公共资源分配与政府权威形塑本质上是民众与政府的问题,本文从客体即民众的立场出发,通过对个案的剖析,从微观层次上探究了政府权威形塑的动因、条件、过程。公共资源分配的过程中,若没有对标有关起点平等、过程公平和结果正义的分配标准时,就会丧失分配的正义性。这种心理预期与现实结构间的落差,以及对再分配实践的非公平性的价值判断,促使农户产生了重塑政府权威的动因。通过各种形式的监督机制、参与机制和反馈机制,以协商、闹访等各种方式,普通农户可以与乡镇政府进行互动。然而,在村级组织的强力干预下,乡镇政府多次以漠视、胁迫等方式,阻碍了农户的利益表达,不对分配的非公平性结果进行正面回应、问责、处理,使农户逐渐丧失了对其的认同、服从与支持,其权威弱化。直至市级政府完全推翻其原有的分配决策时,乡镇政府权威就彻底流失。但是,公共资源分配的纠偏尚未完成,乡镇政府于是在市级政府的指导下对标分配标准进行新一轮的再分配,重建了自己的权威。
上述案例充分说明政府权威形塑经历了一个由“硬权力”到“软服务”形塑的变迁过程。在具体的实践中,因公共资源再分配有失公平,民众通过与政府的互动来形塑权威,政府权威形塑大致遵循权威动摇、弱化、流失直至再建的一个路径。长远来看,双方的互动更加频繁、深入,政府权威的获得与强化依赖于农户对其的认可与支持,所以政府应当重视民众的诉求与期待。同时,鉴于成熟的民众可以为政府治理指引方向、提供建议和缩减成本,所以政府应当重视民众对公共事务意见表达的培育和发展,为权威强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