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对等”:治理韧性的家户制基础--以传统时期山东省临沂市A村为个案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W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了山东省临沂市A村为调研地点,通过对当地多位“明白老人”的口述访谈资料和村庄相关档案为依据,以解放前的A村丁氏家户和村庄惯行为考察对象,以此研究传统时期的基层家户内部的生产生活方式,从中梳理出家长、家庭成员和分支家户之间的权力、权利和责任内容,探究家户间的内生权责关系及其现实意义,来回答家户间为何会产生权责关系,家户间的哪些权责关系影响了和如何影响一个家庭的运行、发展和存续等问题。通过此项研究,笔者尝试解释传统家户生存韧性的来源以及家户权责关系对现代社会基层治理的作用。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分别梳理了传统时期家户中的家长、家庭成员(儿子、女儿和媳妇)和分支家户在家户运行和生产生活中行使和享有的权责关系。在第一部分,梳理了家长的产生方式及其掌握的财产管理、家庭分配、对外交往和内部决策权力的内容和表现,并分析了其生存维系、社会庇护和家户发展等三项基本职责。第二部分梳理了家庭成员享有的不同权利义务的内容,并比较了儿子、女儿和媳妇之间权利义务的差别及其原因。第三部分梳理了分支家户的权责内容,指出了分支家户与原家户相比享有的自主经营权、独立决策权和对外交往去三项基本权利内容和分支家户之间经济协助、劳动互助和人情延续的三项基本义务,并分析了其权责内容的变化以及家户间分与合的原因。第四部分为总结部分,通过对前文内容的分析,指出了家户制度和家户权责关系的内容实质及其在治理中的作用,对前文问题做了基本回答。
  在明晰家户制中的家长、家庭成员和分支家户各自的权责内容、表现形式和治理过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时期家户的本质即是一种权责交错的治理组织体系,家户成员处于权责关系网络中并结成权责对等和相互依赖的关系,这成为整合家户力量、维持家户生存、促进家户发展的纽带以及家户治理韧性和发展活力的源泉。家庭是农民行为最为基础培育场所,家户制中的农民关系深刻影响着农民的社会行为,这也启示我们,现代基层社会治理需要重视具有中国底色的历史经验,充分利用家户权责关系中的积极内容,探索“家国协同”的治理路子。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伴随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社区利益主体结构复杂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民主协商作为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强调必须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把深化社区协商自治,解决社区矛盾纠纷,增强社区服务和治理能力提到战略性高度,因此研究城市社区协商治理主体互动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下,社区协
学位
西班牙共产党(简称“西共”)成立于1921年11月,自成立之日起,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不断奋斗。苏东剧变后,西共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但是该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论纲领和实践策略。  2009年在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西共正式提出“21世纪的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新的理论旗帜,本文以西班牙共产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史论结合的方法,对西共探索“21世纪的
建筑是政治象征的重要方式之一,不同的建筑样式、装饰风格以及活空间载体展现不同的权力,考察基层组织办公建筑,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基层社会的国家权力形态与结构。本文以川北水村为例,研究村办公室如何实现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回答修建村办公室对国家治理及权力运作的影响。论文主要建立在对水村村民的访谈以及村办公室日常活动的参与观察,依托建筑与权力等理论,对国家权力在村庄的形构过程做一深描。  研究发现,国家主导修建
学位
邓中夏是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也是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他始终胸怀国家、心系人民,将其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为中国早期革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革命年代,邓中夏在开展武装斗争、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革命理论的创立等方面均有建树,尤其是在开展工人运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邓中夏的群众思想就是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来的理论成果,这一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
学位
在社会转型以及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社会治理思维、治理工具都亟待创新。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基于对多元价值及其发展的追求,政府应具有有效性、回应性、适应性与责任性等特性,同时注重与社会及民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社会治理的重点由政府一元主“治”,逐步发展为政府与社会及民间的合作共“理”。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目标,并且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
学位
效率与民主是治理研究的一个永恒话题。治理过程中,它们在“目的-工具关系”的逻辑中互为补充校正,存在冲突抑或协调的关系。在地方基层涉农政策的执行中,行政逻辑与民主机制是决定政策改革效果和基层治理形态的主要因素。政策执行中既要考虑行政效率,又要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决策的功能,才能使国家政策更好地落地落实。基层政府迫于政策执行压力,基于执行效率的行政逻辑做出政策偏好选择,积极发挥行政主导机制,引导村庄治理主
集体上访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现象,由于农民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此时处于弱势的部分农民会选择以集体上访的方式进行抗争,集体上访是一种抗争政治。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农民集体上访事件,农民集体上访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农民富则国家昌盛,农村稳则社会大环境安定。农民集体上访事件影响着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农民对基层政府的认同。在社会资本的视角下洞察农民如何发生集体上访行为,对农民政治抗争的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
学位
协商民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农村基层协商治理实践中,由于协商多付诸于对话与沟通形式,经常面临着议而不决的低效困境。将权威引入协商治理之中,是解决低效困境的重要途径,但权威也可能带来牺牲平等的难题。因此,如何均衡治理效率与民主效应之间关系,是基层协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不断探讨。T市的协商治理为本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观察案例。笔者调查发现,其基于协商理
学位
传统中国的村庄治理方式为“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皇权代表国家,伦理治理则成就乡绅在村庄中的政治地位。在实现治理的层次上,精英、社会、国家息息相关,精英始于村庄,联结乡村社会资源,制衡国家基层官吏的权力运作;在实现治理的逻辑上,由乡绅治理下的村庄构建成为国家的基层治理单元,离退官员返乡后成为乡绅,其对村庄的治理是国家治理逻辑的延伸。国家建构村庄治理的策略决定乡绅权力的发挥
学位
社火仪式是关中地区常见的一种节庆仪式,通常在春节期间举行,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接爷会”是A村具有特色的一种社火仪式,建立在跨村“接爷”这样一种民俗特征之上的是以村庄为单位的地方互助性组织,即管事组织,是实现仪式需求最简单的组织形式。传统时期的乡村社会处于“皇权不下县”的状态,国家无法为农民的信仰需求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民间信仰便自然地成为构建社会基层组织的宗教粘合剂。“接爷”仪式则是A村特有的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