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的政治:传统接爷社火中的权威与秩序--以陕西省咸阳市A村调查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yang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火仪式是关中地区常见的一种节庆仪式,通常在春节期间举行,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接爷会”是A村具有特色的一种社火仪式,建立在跨村“接爷”这样一种民俗特征之上的是以村庄为单位的地方互助性组织,即管事组织,是实现仪式需求最简单的组织形式。传统时期的乡村社会处于“皇权不下县”的状态,国家无法为农民的信仰需求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民间信仰便自然地成为构建社会基层组织的宗教粘合剂。“接爷”仪式则是A村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缔造了地方节庆仪式的权力义务关系,也产生了仪式开始前的权威和权力。
  通过笔者在A村的调查发现,当地特有的“接爷会”活动自古有之,它由八个村子共同举办,“接爷会”上的节庆仪式被称为“接爷社火”。民间信仰促使民众自发聚集,最好“接爷”前的组织分配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权威。在这一过程中,根据习俗传统和客观要求,需要有人安排“接爷”仪式中的各项具体工作,因此出现了“接爷”管事这一权力群体。“接爷仪式”的正式运行,则可以看作权威强化和资源争夺的过程,仪式中富有象征性意义的各种具象表达、行为逻辑、价值取向,都是管事群体用来争夺权力的工具。“接爷仪式”的顺利完成证明了民众对于管事权力的认可,并且在仪式结束后,这种在特定时间段内形成的权威认同仍会伴随着管事群体,映照到政治生活中,有利于其成为真正的乡村基层治理者。随着仪式的生活化,伴随着“接爷仪式”带来的乡村边界感和集体记忆,也会成为乡村治理的润滑剂。
  本文主要通过2017年至2019年,在陕西省A村进行的实地调研获取的研究资料作为理论研究的支撑,共整理获得10余位老人有关传统时期“接爷”、“社火”事件的口述史资料。
  “接爷”活动寄托的是民众共同的精神信仰和生活习惯,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仪式政治。传统时期的“接爷仪式”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生动力,与今天的“信仰仪式”有所不同,在探讨传统时期的信仰文化网络对乡村治理权威合法化影响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其对于今天的乡村治理有何借鉴意义,明确政治仪式的权力运行模式,尝试与法制治理结合,走出一条乡村治理的新道路。
其他文献
在东盟出现以前,东南亚国家对地区安全的需求受制于美国的全球霸权体系,这些国家对区域安全产品的消费主要来自于美国。而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逐渐复苏,东南亚国家对安全公共产品的需求也日益高涨。但美国霸权主导下的全球性安全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却日益呈现“私物化”特征,因此,安全公共产品的区域化迫在眉睫。东南亚安全公共产品的区域化不仅来自于外部供给的缺失,也来自于域内国家供给能力和意愿的增强。随着东南亚国家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伴随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社区利益主体结构复杂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民主协商作为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强调必须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把深化社区协商自治,解决社区矛盾纠纷,增强社区服务和治理能力提到战略性高度,因此研究城市社区协商治理主体互动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下,社区协
学位
西班牙共产党(简称“西共”)成立于1921年11月,自成立之日起,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不断奋斗。苏东剧变后,西共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但是该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论纲领和实践策略。  2009年在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西共正式提出“21世纪的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新的理论旗帜,本文以西班牙共产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史论结合的方法,对西共探索“21世纪的
建筑是政治象征的重要方式之一,不同的建筑样式、装饰风格以及活空间载体展现不同的权力,考察基层组织办公建筑,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基层社会的国家权力形态与结构。本文以川北水村为例,研究村办公室如何实现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回答修建村办公室对国家治理及权力运作的影响。论文主要建立在对水村村民的访谈以及村办公室日常活动的参与观察,依托建筑与权力等理论,对国家权力在村庄的形构过程做一深描。  研究发现,国家主导修建
学位
邓中夏是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也是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他始终胸怀国家、心系人民,将其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为中国早期革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革命年代,邓中夏在开展武装斗争、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革命理论的创立等方面均有建树,尤其是在开展工人运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邓中夏的群众思想就是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来的理论成果,这一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
学位
在社会转型以及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社会治理思维、治理工具都亟待创新。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基于对多元价值及其发展的追求,政府应具有有效性、回应性、适应性与责任性等特性,同时注重与社会及民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社会治理的重点由政府一元主“治”,逐步发展为政府与社会及民间的合作共“理”。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目标,并且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
学位
效率与民主是治理研究的一个永恒话题。治理过程中,它们在“目的-工具关系”的逻辑中互为补充校正,存在冲突抑或协调的关系。在地方基层涉农政策的执行中,行政逻辑与民主机制是决定政策改革效果和基层治理形态的主要因素。政策执行中既要考虑行政效率,又要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决策的功能,才能使国家政策更好地落地落实。基层政府迫于政策执行压力,基于执行效率的行政逻辑做出政策偏好选择,积极发挥行政主导机制,引导村庄治理主
集体上访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现象,由于农民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此时处于弱势的部分农民会选择以集体上访的方式进行抗争,集体上访是一种抗争政治。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农民集体上访事件,农民集体上访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农民富则国家昌盛,农村稳则社会大环境安定。农民集体上访事件影响着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农民对基层政府的认同。在社会资本的视角下洞察农民如何发生集体上访行为,对农民政治抗争的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
学位
协商民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农村基层协商治理实践中,由于协商多付诸于对话与沟通形式,经常面临着议而不决的低效困境。将权威引入协商治理之中,是解决低效困境的重要途径,但权威也可能带来牺牲平等的难题。因此,如何均衡治理效率与民主效应之间关系,是基层协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不断探讨。T市的协商治理为本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观察案例。笔者调查发现,其基于协商理
学位
传统中国的村庄治理方式为“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皇权代表国家,伦理治理则成就乡绅在村庄中的政治地位。在实现治理的层次上,精英、社会、国家息息相关,精英始于村庄,联结乡村社会资源,制衡国家基层官吏的权力运作;在实现治理的逻辑上,由乡绅治理下的村庄构建成为国家的基层治理单元,离退官员返乡后成为乡绅,其对村庄的治理是国家治理逻辑的延伸。国家建构村庄治理的策略决定乡绅权力的发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