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状液是一种多相不相容的亚稳态体系,在食品加工、材料制备、药物运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把乳状液的形成过程称之为“乳化”,将乳状液发生相分离的过程称之为“破乳”。目前常见的破乳方法可以分为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但两者都有着各自的不足。环境响应型表面活性剂当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能够改变自身的结构与性质,这一特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论文主要采用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主剂,通过添加邻苯二甲酸氢钾(PPA),构建具有pH响应功能的表面活性剂体系,通过探索pH响应机制,设计出具有pH响应功能的乳状液体系。CTAB是一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当使用CTAB作为乳化剂稳定油相时,其自身没有响应功能。PPA与CTAB的混合体系能够实现pH响应的功能,但其机理尚不明确。通过模拟不同的pH值和PPA/CTAB比例,我们观察到球状、棒状和线状胶束。棒状胶束的长度会随着PPA/CTAB比例的增大而浮动。CTAB和PPA的比例为4:6时,通过调节pH,能够实现棒状胶束和线状胶束之间的转变。通过分析CTAB胶束周围净电荷数目的变化,以及CTAB和PPA分子在胶束周围的分布情况,我们认为静电屏蔽作用和PPA的空间位阻作用是实现pH响应的关键因素。将具有pH响应功能的CTAB和PPA的复配体系应用到乳状液中可以实现pH调控的乳化破乳。我们模拟了正辛烷与CTAB/PPA复配体系所形成的乳状液,发现在不同的pH(高、中、低)条件下,乳状液的稳定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基于这些差异,选择低pH时获得乳状液,中、高pH时实现破乳的方案。pH诱导破乳的过程被分成三个阶段:膜破裂、膜融合和稳定。通过分析乳状液的结构和周围分子的数目,将pH诱导的乳化和破乳归因于乳状液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和自身界面膜引发的空间位阻效应。依据模拟的结果,我们设计实验,得到了可逆的pH响应乳状液体系。本论文从分子层次揭示了由PPA和CTAB组成的混合体系的pH响应机理,并将其成功应用到乳状液的破乳中,设计了具有pH响应功能的乳状液,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了乳状液的pH响应破乳过程。我们将粗粒度模拟的方法成功应用到pH响应行为的研究为后续响应体系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