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土地资本化是资源配置和资本流向的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对促进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土地资本化是指土地,在运动中形成价值增值,为权利主体带来资本收益的一种过程。土地资本化结果体现的是土地价值,土地价格是其货币表现形式。近年来,“以地生财”成为地方政府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也成为房地产相关企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土地资本化产生的巨大红利,推动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加有巨大的贡献。然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无限制的卖地,当前应转变传统土地资本化模式,探索和创新土地运营模式,这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创收的客观要求。当前研究尚未建立起土地资本化理论体系,将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和国有土地资本化分隔开来,较少通过计量分析去研究地区经济面板数据、土地财政收入与土地资本化情况,更未涉及土地资本化的进程研究。本论文从现有研究的疏漏点出发,将征地、土地一级开发、土地财政、集体土地使用权资本化等分散的机制进行综合串联,构建土地资本化的整个理论体系;通过对其内涵及本质的把握,分析我国历史上的土地资本化历程。宋代以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实现向土地资产的转变,宋至明清,初现土地资本化萌芽,由于封建土地制度的制约以及动荡的朝代更迭,中国近代的土地资本化经历了较为坎坷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我国才逐渐走上了土地资本化的道路。本文在研究我国土地资本化历程的基础上,借用广州市土地出让数据,与公共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比对分析,认为当前我国传统的土地资本化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即“征地——卖地”这一通过征收集体土地,继而占有资本的方式。应积极探索新的土地运营模式,如土地证券化、土地银行等,完善土地投资融资平台,推动投资市场的多样化,实现土地资本化的持续盈利。同时,通过土地资本化测算来显化广州市的剩余耕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