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情况,文学批评家或普通读者通常凭经验或直观印象欣赏小说,因而我们往往会觉得这种赏析过于主观和直观。本文将从文体学视角分析《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发生在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的前景化现象来赏析这部伟大的作品,将文学作品和语言学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赏析小说,而且也使我们对文学文本的研究趋于客观化、科学化。欧内斯特·海明威曾说过美国的当代文学源于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可以说这是对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至高评价。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故事主要讲述他和一个名字叫吉姆的黑人奴隶在逃亡路上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哈克逃亡主要是为了逃避经常醉酒就殴打他的父亲和试图要把他“文明化”的沃森小姐;而吉姆逃亡是为了逃避即将被卖到农场做事的命运,于是两个人在密西西比河上开始了惊险的逃亡生活。通过长时间的接触,小哈克发现了吉姆的善良,他决定帮吉姆寻找自由。经历了很多冒险之后,他们得知吉姆已经被主人给予了自由,而小哈克将继续西行—远离他讨厌的文明。确切地讲,本文基于的理论是前景化理论。前景化可分为两类:质量前景化(即偏离)和数量前景化(即超常规)。前者指偏离或违背常规语言的现象,可通过变异来实现。它可以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但本文从五个层面分析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语言的偏离,而后尝试性地对小说进行了评析,即偏离带来的文体效果。数量前景化通过重复或平行来实现,某个语言现象以很高的频率出现时,它就从背景中凸现出来构成超常规,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些特点虽不是偏离,但却仍然能够达到引人致胜的文体效果,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例子来证明这一点。本文不仅从语言层面对《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进行了分析,而且也从非语言层面分析了小说中的偏离,文中我们讨论了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偏离、图式偏离和结构偏离。通过这些不同层面的分析,我们发现读者可以对小说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同时本文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科学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迄今为止,大部分学者和语言学家都集中研究语言层面的偏离、超常规,对这种非语言层面的偏离未给予太多的关注,所以从这种非语言层面的偏离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或评析我们还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