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视角下《杀手乔》的解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雷西·莱茨(1965-)是美国当代非常活跃一位的剧作家、编剧和演员。他创作的首部戏剧作品《杀手乔》是一部关于美国南部一个白人家庭的悲剧。《杀手乔》曾在15个国家上演,并被改编成电影成功上映。该剧在芝加哥首映便大获成功,使莱茨获得土星奖的最佳编剧奖的提名,从而确立了莱茨在美国剧坛的地位。《杀手乔》为莱茨日后的戏剧创作奠定了基调,他的另一部家庭悲剧《八月:奥色治郡》为其赢得了包括普利策戏剧奖在内的多项大奖。
  《杀手乔》讲述了住在拖车房的史密斯一家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算计、自相残杀的故事。《杀手乔》用一个家庭悲剧展现出美国南部穷苦白人的生活状貌和扭曲的价值观,折射出美国这个辉煌的资本主义国家背后诸多的道德问题、伦理问题、社会问题和历史问题。《杀手乔》是莱茨的一部新作,国内外学术界对其评论不多,大多是对同名电影的影评,学术性评论极少。《杀手乔》中的人物仿佛都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控制,无法逃脱悲剧命运的纠缠,具有非常明显的自然主义特征。论文从法国自然主义大师爱弥尔·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视角出发,从作者的自然主义写作手法、决定主人公命运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角度,来分析史密斯一家的悲剧成因,从而揭示剧本对于人性、家庭和社会的深沉思考。
  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共有四章。
  引言部分介绍了剧作家特雷西·莱茨和他的作品《杀手乔》,作品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
  第一章简单追溯了自然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代表人物及其自然主义思想,尤其是爱弥尔·左拉关于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
  第二章聚焦特雷西·莱茨的自然主义的叙事手法——“观察—记录”。在整部剧中,剧作家就像上帝之眼,冷静地观察并忠实记录着他看到的一切。像科学家一样客观、冷静、准确,莱茨以“观察—记录”的方式设置剧中的场景和展开剧情。杀手乔作为一个闯入者,其实也扮演了一个观察者的形象。乔作为一个走进史密斯家庭内部的观察者,为读者展现了很多史密斯一家不为人知的秘密。同时,邻居家的狗和无生命的拖车房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观察者:史密斯家庭隐秘错综的关系、杀手乔给这一家带来的恐惧和不安,以及一幕幕血淋淋的悲剧都在狗的面前和拖车房里上演。
  第三章从遗传因素分析史密斯的家庭悲剧。史密斯一家作为美国社会最底层的白人群体中的成员,是自然主义小说和戏剧的描写典型的对象,他们的贫苦出身决定了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幸和悲剧。史密斯一家仿佛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路人,性格怪癖,彼此间缺少温情和理解;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受到兽性本能的支配,首先考虑的是出卖亲人的利益。由此,决定了家庭成员彼此的不幸和痛苦。
  第四章从环境因素分析史密斯的家庭悲剧。破碎和功能失调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兄妹之间的乱伦关系和家庭纽带的缺失。乔作为入侵者,构成了家庭环境的重大变化,导致冲突迭起。史密斯一家所生活的社区无法为其走出困境提供机会和更多发展的可能性。美国南部贩奴历史给人们留下了至今无法去除的烙印,造就了特殊的南方家庭关系。存在于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的扭曲和各种腐败、犯罪构成了一个弱肉强食,物欲熏心的社会环境,让愚蠢、贫穷的史密斯一家无法找到立足之地。
  最后是论文的结论。此部分总结了《杀手乔》的自然主义特征,指出本剧带给人类的启示。家庭成员自身性格、不健康的价值观和诸多社会问题都是导致史密斯家庭悲剧的原因。社会中的穷人和弱者被边缘化,他们受到原始的生存本能驱使,心理发生了扭曲,人性发生了异化。该剧所反映的问题根植于美国的社会环境,如果要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美国社会应该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这才是唯一的出路。
其他文献
幽默是情景喜剧里的一个重要元素,情景喜剧为幽默的语用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英国情景喜剧《IT狂人》自2006年开播以来,好评如潮,受到了广大英语爱好者的追捧,也因此成为当下流行的英式情景喜剧之一,其鲜明的语言特点对幽默研究极具价值。本文以该剧中的幽默性修辞格作为研究对象,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以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人物对话中包含幽默性修辞格的幽默效果,同
学位
威廉·福克纳不仅是20世纪美国文坛的重要作家,也是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在研究福克纳及其作品时,学者往往聚焦于其作品中意识流、现代主义特征、女性主义元素、南方传奇特点等。事实上,福克纳无论在生活还是文学创作中,都对飞行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研究中并未受到学界的充分关注。福克纳的飞行书写充斥着一种悲壮氛围,其中的飞行人物大多为悲剧式英雄,该文借助创伤理论对上述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论文结合文
学位
中国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文化专有项是典籍中富有特色的文化象征。因此,在翻译文化专有项时,译者应该如何采取特定的翻译方法,以充分彰显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已经成为翻译过程中必须审视和思考的问题。因此,研究译者在翻译文化专有项时所选用的翻译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中国历史典籍的巅峰之作,《史记》历来是国内外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关注焦点。关于《史记》的研究,有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问世
学位
语码转换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和语言变体混合在一个语篇中,从而产生对照效应的过程。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天津市14名印尼留学生的语码转换数据,揭示印尼语中语码转换的句法制约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语法范畴、语言模式和句法约束对语码转换的影响。本研究运用了等价和自由语素约束模型、矩阵语言框架模型与最简方案理论对语料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印尼语-汉语的语码转换片段共有159个,涵盖了名词、连词、动词、
学位
汉语普通话三声及三声变调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热点,在有关外国汉语学习者汉语声调产出的研究中,鲜有关于音系环境、韵律层级以及学习年限对汉语普通话三声习得的研究。本研究以端木三(2007)和黄伯荣&廖序东(2011)对汉语声调的研究分析,以及冯胜利(1996)和邝剑菁&王洪君(2006)对于韵律词及韵律层级相关研究的成果为理论基础,从GlobalTIMIT(L1_English)语料库中选取24位美国英语
学位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语言哲学,最先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哲学领域,是欧洲社会批判文化运动的成果之一,也是后结构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构”这一概念以“结构”为预设,是针对当时长时间处于统治地位的结构主义的反思与反叛,并以质疑与消解为主要特征,力图系统地颠覆结构主义的核心思想,因而称之为“解构主义”。解构主义翻译观颠覆了逻各斯中心主义和文本的终极意义之说,强调意义的不确定性、流动性和开放性,使
语体语法是从语体的角度看语法的交际功能和属性,因此和以往的文体、风格、语域研究都有很大不同。语体是“实现人类直接交际中最原始、最本质属性的语言手段和机制”,是一种用语言来调节交际中双方彼此之间关系和距离的机制和系统。关于语体语法理论的研究,目前还处在理论发展阶段,虽然已有关于语体语法的大量研究,但是结合实例向其他领域拓展仍有研究空间,这也是本文所要进行发展的部分。  在语体语法理论的框架下,本文对
《地之国》是作家约瑟夫·奥尼尔经过七年努力创作出的一部作品。2008年,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评价。中外文学研究者们对小说中的不同主题进行了解析,但从叙事伦理角度对小说伦理主题进行研究的却在少数。  本篇论文基于詹姆斯·费伦的叙事伦理,融合了李定清对伦理关系的分类和聂珍钊提出的“斯芬克斯因子”和伦理身份的概念,搭建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在故事层面,本文从小说中的人际关系和族裔关系两方面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立场的研究迅速发展。而国内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书面语篇中的立场标记语,缺乏对口头语篇中立场的分析;其次,缺乏对涉及主体间性和人际关系的访谈节目会话的深入研究。  本文以杜博伊斯的“站姿三角”模型和会话分析为基础,选取访谈节目《杨澜一对一》为语料,试图解决以下问题。(1)访问者在提问环节是通过何种方式表达立场的?(2)为维持和谐的交谈,受访者在回答环节是如何调整自己所处
学位
语言从来不只是一种用来交流的中性媒介,也是权力阶层用来建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社会结构的建构工具。媒体语言更是如此。中美贸易战作为近年来重要国际事件之一,事关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命运,对全球经济发展也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对其相关的新闻语料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批判话语分析(CDA)主要侧重于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建构,但对认知过程的识解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一种以认知为导向的话语分析理论,PiotrCap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