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福克纳不仅是20世纪美国文坛的重要作家,也是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在研究福克纳及其作品时,学者往往聚焦于其作品中意识流、现代主义特征、女性主义元素、南方传奇特点等。事实上,福克纳无论在生活还是文学创作中,都对飞行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研究中并未受到学界的充分关注。福克纳的飞行书写充斥着一种悲壮氛围,其中的飞行人物大多为悲剧式英雄,该文借助创伤理论对上述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论文结合文化创伤、社会创伤等集体性创伤和个人创伤等概念,以《士兵的报酬》(1926)、《荣誉》(1930)、《所有逝去的飞行员》(1931)等多部作品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福克纳小说中的飞行书写,考察其中蕴含的飞行文化,重点关注飞行人物形象的创伤性特征,旨在揭示福克纳飞行书写的深层动因。
论文前两部分从集体创伤角度透视福克纳的飞行书写。首先基于美国20世纪30、40年代的历史文化语境,结合《威利叔叔》(1935)、《永垂不朽》(1942)和《死里逃生》(1932)等三部作品,从飞行梦的诞生与实现、飞行梦的破灭和飞行梦的重建三方面,审视福克纳作品深厚的飞行文化以及作家对飞行态度的嬗变,认为这种转变根植于当时代整个历史和文化创伤,飞行梦的重建过程是对时代创伤疗愈的一种尝试。随后,论文重点关注《标塔》(1935)、《所有逝去的飞行员》和《荣誉》等作品中的飞行人物形象,包括飞行爱好者、战时飞行员和飞行表演艺人等,认为这些人物群像的悲剧性特质是美国社会创伤的投射,他们成为时代创伤的生动注脚。论文最后一部分从个体创伤角度解读福克纳的飞行书写。结合福克纳自身的飞行经历和时代背景,聚焦福克纳悲剧性飞行书写的深层动因,认为福克纳的家庭创伤是他创伤书写的根本原因。研究认为,福克纳将自身的创伤经历和整个时代、社会、文化创伤结合起来,将其投射至在飞行作品当中,透过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控诉、反思战争和整个时代,同时,这也是实现自我创伤治愈的过程。
本论文选取福克纳有关飞行书写的几部典型作品,围绕飞行这一主题,借助创伤理论,从飞行文化、飞行员形象、飞行书写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期冀为福克纳研究提供新视角,为航空文学的研究批评提供参考。
论文前两部分从集体创伤角度透视福克纳的飞行书写。首先基于美国20世纪30、40年代的历史文化语境,结合《威利叔叔》(1935)、《永垂不朽》(1942)和《死里逃生》(1932)等三部作品,从飞行梦的诞生与实现、飞行梦的破灭和飞行梦的重建三方面,审视福克纳作品深厚的飞行文化以及作家对飞行态度的嬗变,认为这种转变根植于当时代整个历史和文化创伤,飞行梦的重建过程是对时代创伤疗愈的一种尝试。随后,论文重点关注《标塔》(1935)、《所有逝去的飞行员》和《荣誉》等作品中的飞行人物形象,包括飞行爱好者、战时飞行员和飞行表演艺人等,认为这些人物群像的悲剧性特质是美国社会创伤的投射,他们成为时代创伤的生动注脚。论文最后一部分从个体创伤角度解读福克纳的飞行书写。结合福克纳自身的飞行经历和时代背景,聚焦福克纳悲剧性飞行书写的深层动因,认为福克纳的家庭创伤是他创伤书写的根本原因。研究认为,福克纳将自身的创伤经历和整个时代、社会、文化创伤结合起来,将其投射至在飞行作品当中,透过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控诉、反思战争和整个时代,同时,这也是实现自我创伤治愈的过程。
本论文选取福克纳有关飞行书写的几部典型作品,围绕飞行这一主题,借助创伤理论,从飞行文化、飞行员形象、飞行书写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期冀为福克纳研究提供新视角,为航空文学的研究批评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