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PRV SA强毒株,根据GenBank中伪狂犬病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9对引物,扩增出目的基因,并将目的基因分别与T载体连接转化,挑取阳性菌落摇菌。分别进行PCR、单酶切和双酶切三种方法对阳性克隆进行了鉴定。成功克隆目的基因gI、gE、gD、gG、28k基因。对所得序列进行Blastn分析,并递交到DDBJ/EMBL/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号分别为AB440240(gG)、AB440243(gE)、AB440295(gI)和AB44024(Tk)。针对gI、gE、28K、TK四个基因序列特异性位点,利用5条引物对强毒株SA株、gI-/gE-/PRV SA双基因缺失株和Bartha K61疫苗株进行了扩增,得到2061bp、1323bp、801bp和963bp特异性目的条带。Bartha K61疫苗株基因组检测最小浓度为136pg/μL。建立了针对野毒和两种疫苗株的PCR鉴别诊断方法。经测序得到gI-/gE-/PRV SA双基因缺失株gI-/gE-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GU262988.1,强毒株SA株TK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B44024。明确了gI-/gE-/PRV SA双基因缺失株(缺失gI和gE部分序列共计738bp)和PRV BarthaK61疫苗株(部分gI基因,全部的gE和US9基因和部分US2基因共计3489bp)确切位点。建立了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伪狂犬病毒gE基因缺失毒株。灵敏度比传统PCR方法的灵敏度高1000倍,前者可达1.75个拷贝/μL,后者为1.75×103个拷贝/μL。该方法可检测出PRV,不与PCV2、PPV、CSFV、PRRSV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利用gE基因建立的荧光定量方法对两株野毒株、我国疫苗市场中的6种伪狂犬病活疫苗进行了检测,结果符合病毒遗传背景。对山东区域分离伪狂犬阳性病料进行检测,发现2株gE基因阳性,测序分析,发现gE的抗原位点部分碱基突变。建立了gE-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检测由山东各地送检的不同猪场的240份疑似PRV感染血清样本,gE-PRV抗体检测阳性率27%,IDEXX HerdChekELISA Kit检测阳性率25.8%,阳性符合率95.19%。建立了PRV gD-ELISA检测方法,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和判定标准;检测了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306份血清样本,检出阳性258份,阴性58份,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