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拒谏对员工未来谏言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自然灾害、工业事故频发,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变幻莫测,为了适应这种新常态,企业既需要有面对风险保持稳定的定力又需要兼具突破创新持续发展的韧性。在组织中,员工是实践者,参与行动过程,检验决策结果;同时,员工又是发现者,位于风险前沿,直面关键问题。组织为了发展的需要,鼓励员工积极向组织谏言,但一个不可避免的实践问题是员工的谏言常常被领导拒绝。虽然领导在拒绝下属谏言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策略,但现实情况是,没有解释的拒绝或“沉默”的放逐行为频繁发生。在大量员工谏言被领导拒绝的情况下,领导拒谏与员工持续谏言意愿之间的关系对企业获取有效信息,实现企业发展、变革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多年来,让员工畅所欲言一直被认为是组织效率的驱动因素,组织行为研究者也不断的扩展我们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关于领导纳谏、谏言及谏言反应的研究已经逐渐形成体系,但却忽略了在管理实践中频繁发生的领导拒谏。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当前研究对领导拒谏的概念内涵尚未统一,对领导拒谏与员工未来谏言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还十分缺乏。鉴于此,基于实践应用和理论研究的双重需要,本研究探讨了领导拒谏的概念内涵及其对员工未来谏言的影响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拒绝的角度对领导拒谏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从社会排斥、拒绝视角,基于需要-威胁时间模型探讨了领导拒谏对员工未来谏言的影响机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数据分析,验证了领导拒谏对员工未来谏言的负面影响,并检验了同事欺凌与员工职场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讨论并验证了需要威胁、组织谏言氛围和领导拒谏动机归因的调节作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实证方法检验了研究假设,具体研究结论概括如下:第一,本研究从拒绝的视角来理解领导拒谏,并提出了领导拒谏的概念内涵。在以往研究中关于领导拒谏的概念,多基于研究理论、谏言内容、领导拒谏策略或领导者行为目的(建设性目的和防御性目的)视角进行总结归纳,缺乏从拒绝这一关键行为本身及其相关联的谏言发出者和接受者的角度对领导拒谏概念进行归纳,以至于部分学者认为拒谏就是纳谏的反面,或是认为拒谏就是没有纳谏。但实际上,本研究认为拒谏并不能等同于没有纳谏,因为两者的涵盖范围和影响机制存在差异,将拒谏作为独立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研究从拒绝的角度出发,基于社会排斥、拒绝的概念,认为领导拒谏是一种工作场所的拒绝事件,是指领导者对员工谏言无解释的拒绝,造成员工情绪的变化,个人需要受阻,从而导致员工可能的行为改变。第二,本研究通过实验操控验证了领导拒谏会降低员工未来谏言频率。本研究认为领导拒谏本身就是一种拒绝的行为,虽然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对员工谏言行为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本研究通过实验对拒绝水平进行了操控,结果表明单纯的领导拒绝员工建议和想法的行为会导致员工未来谏言频率的降低。这一研究结果与大部分学者的研究相同,说明在不受外部环境或个人特质的影响下,领导拒绝员工建议或想法的行为会导致员工未来持续谏言的意愿降低,突出表现为在未来谏言频率的减少。第三,同事欺凌和职场焦虑在领导拒谏与员工未来谏言频率之间具有链式中介效应。领导拒谏事件会作为一种压力源导致员工职场焦虑的增加,并降低员工未来谏言频率。因此,职场焦虑在领导拒谏影响员工未来谏言频率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领导拒谏事件中,同样不能忽视来自同事对员工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同事欺凌在领导拒谏影响员工职场焦虑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同事欺凌会增加员工的职场焦虑。在验证了上述两个简单中介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领导拒谏与员工未来谏言频率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领导拒谏对同事欺凌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同事欺凌对员工职场焦虑情绪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员工职场焦虑对员工未来谏言频率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在通过调整两个中介的先后顺序进行检验后,进一步论证了两个中介产生的影响效应具有不可逆性。第四,组织谏言氛围在领导拒谏影响同事欺凌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即相对于谏言氛围较差的组织,组织谏言氛围水平越高,领导拒谏与同事欺凌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弱。个体行为是个体因素与外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已是不争的事实,共同信念是组织中的成员至关重要的信息来源。因此,组织谏言氛围为不同行动方案的可能后果提供了线索,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领导拒谏而引发的同事欺凌。第五,领导拒谏动机归因在员工职场焦虑影响未来谏言频率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即当员工对领导拒谏积极归因水平越高,职场焦虑对员工未来谏言频率的消极影响越弱。在领导拒谏引发员工职场焦虑后,员工会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会被拒绝,即对领导拒谏的动机加以评价归因,经历“情绪反应——认知评价——态度和行为产生”的过程。因此,员工对领导拒谏动机归因扭转了由职场焦虑导致的消极行为,即员工对领导拒谏动机的积极归因会降低职场焦虑对未来谏言频率的消极影响。第六,需要威胁在领导拒谏影响未来员工谏言频率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即相对于低需要威胁感知,当员工感知需要威胁水平越高,领导拒谏对员工未来谏言频率的消极影响越弱。排斥、拒绝等行为作为一种独特的人际行为,会威胁到目标个体的归属感、自尊心、控制权和存在意义等基本需求。在领导拒谏后,个体的基本需要被威胁,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必然会采取行动,以强化需要为目的,采取更为积极的行为,如改进谏言质量或不断提供谏言的方式来弥补,期望最终会被认可或接受,实现自己的需要。本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基于拒绝的视角,从领导拒谏的动机和对员工谏言的影响出发,对领导拒谏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将拒谏视为一种独立的拒绝行为,而并非纳谏的负向反馈进行研究探讨。第三,基于需要-威胁时间模型,探讨了领导拒谏对员工未来谏言频率的影响机制。最后,探讨了在不同阶段,组织谏言氛围、领导拒谏动机归因和需要变化在领导拒谏影响员工未来谏言频率的过程中具有的调节效应。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在理论贡献方面,首先,本研究从拒绝视角来理解领导拒谏的概念,融合并延伸了以往关于领导拒谏概念的相关研究。其次,基于需要-威胁时间模型,从员工视角出发,探讨了领导拒谏对员工谏言频率这一主动性行为的影响,拓展了理论模型的适用范围。第三,从领导、员工及同事三个方面,探讨了领导拒谏对员工未来谏言频率的影响机制,丰富了关于谏言及拒谏的相关研究。第四,从组织谏言氛围的外在因素影响到动机归因和感知需要威胁的内在因素影响三个方面,揭示了领导拒谏影响员工未来谏言频率过程中的边界条件,进一步深化了对领导拒谏影响作用的理解。最后,丰富了领导拒谏对员工未来谏言频率的影响机制研究,打开了领导拒谏影响员工未来谏言频率的“黑箱”。在实践启示方面,首先,帮助企业了解员工行为动机,采取措施预防核心人力资源的流失。其次,营造良好谏言氛围,降低因领导拒谏而造成员工不再谏言。第三,不断完善企业谏言制度,提升员工未来再次谏言的积极性。最后,帮助领导者了解员工被拒绝后的情绪及需要变化,在有效时间内给与员工沟通,建立长期互动关系。
其他文献
实现恰当的激励是确保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的关键,分税制改革后,以财政分权为核心杠杆的纵向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汲取收入的积极性,实现了多年的GDP和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然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激励依然存在激励不足和激励扭曲的问题。在地方主体税种缺失以及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进一步增加了激励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必要性。地方政府税收努力激励机制的优化涉及地方税收
学位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蔓延使国际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秩序转型背景下面临多重挑战:企业走出去的难度增加、国际政治博弈环境日趋复杂、海外国家形象分歧拉大,如何继续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融合、化解国际政治博弈风险、全面立体展示国家形象成为中国未来改革和发展必须回答的重大命题。国际发展援助是中国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方式,援助过程中建立的发展合作伙伴关系能为中国继续参与全球竞争与合
学位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蔓延,加剧了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应对变局,企业需要充分吸收员工的智力资源,以准确识别风险和机遇,并快速做出反应,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组织发展。于是,愈来愈多的组织不断完善谏言渠道(如美国IBM、中国招商银行),鼓励员工踊跃谏言献策,并帮助谏言孵化落地。但随着员工谏言频率的增多,大量无效谏言将管理者淹没在信息洪流之中,阻碍了有效信息的传递,不利于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因此,合理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新变革、新特征、新要求和新任务。基于这些重大实践变化,政府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作为创新研发的重要参与主体,是决定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源泉。当今社会是创新型社会,如果缺少创新,企业很难保持长久竞争力。我国政府也多次强调了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明确以创新促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于我国企业缺乏创新动
学位
公开市场股份回购,是指上市公司以稳定股价、完善治理结构、并购重组等为目的,从股票市场回购本公司股份的行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并在上世纪70年代得以推广。但是,由于我国《公司法》存在着严格限制,股份回购市场并不活跃。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正了《公司法》,放宽了对股份回购的约束,简化了股份回购的流程,拓宽了股份回购的资金来源,充分发挥了股份回购稳定市场信心的功能。伴随着
学位
为了矫正财政体制的失衡,中央政府主要通过转移支付制度来弥补地方收支缺口。随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在平衡地区间财力方面的作用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着资金分配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在央地政府间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不规范的转移支付体制会扭曲地方政府的收支行为。为了争取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地方政府倾向于采取策略性的税收手段。虽然,国地税合并改革削弱了地方政府对税收征管活动的影响力
学位
组织管理中的领地行为理论是近十五年来由众多学者不断构建完善的一个新兴理论。领导对下属领地行为,是组织领地行为的一个特殊分支,是领导者将下属看作领地资源而表达出来的一种领地行为。其理论基础来自领地行为理论,其成因和影响却又不同于先前的研究。当聚焦于领导对下属这一具体情境时,领地行为所表现的特征和与过往的理论存在许多的差异,具体而言,存在行为的合规性、人的主观能动性、策略的差异性、边界的模糊性、基础理
学位
在风险频发的后工业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全人类无法避免、必须应对的重要问题。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基本确立了属地管理和重心下移的基本原则,县级(含县级市、市辖区)政府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主体,是最接近基层、具有较完整建制的一级政府,相对于省、市等上级政府能够直接面向基层群众、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第一线”,同时相对于乡镇等下级政府又具备更好的资源调配条件和较强的应急管理能力,因此事发地的县级政府
学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作为对伊拉克发起侵略科威特战争的惩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决议的形式对伊拉克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全面经济制裁。这些决议也得到了联合国各成员国的积极响应,并在决议基础上分别对伊拉克实施了相关的制裁措施。然而,上述制裁方式并未达到联合国希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效果,反而促使了人道主义灾难的意外后果产生。为了汲取经验教训,反思实施经济制裁所产生的弊端,联合国同各会员国以会议的形式展开激烈讨
学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不仅制约了旅游业劳动力市场供给,还面临着产业升级等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智能旅游服务,将智能自动化技术与旅游服务相结合,在弥补了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就业不足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了自由、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已成为当前旅游服务的新趋势。传统的旅游服务中存在着大量的人际互动,比如游客间的互动、游客与服务提供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