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治理:城郊村社区的公共组织结构与职能——以T村社区为个案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kfxn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急速推进,大批城市近郊的村庄逐渐被纳入城市范围,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过渡型社区形式,城郊村社区的演变、发展和治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农村、城市开始了基层政治体制的改革,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城乡基层社会自治被提升到了更高的地位。党的十七大更是把基层群众自治确定为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然而,与普通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不同,村转居后的城郊村社区在从农村向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社会现象。本文拟从组织结构与职能角度切入,以T村社区为个案,分析城郊村社区治理,揭示其治理性质和特色。 本文对T村社区治理组织结构及职能的研究发现,由于配套管理制度改革的滞后,传统管理方式的路径依赖,村社区存在的客观实际和民众的主观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失去农业经营的生产资料和农村户籍,法律制度上已经纳入城市管理体制的T村社区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沿用着过去的农村基层管理方式,因而在村社区治理的实际运作中出现了城乡两种基层治理制度并用,两种治理因素交叉、渗透的现象,呈现出是城非城、是乡非乡、亦城亦乡的治理特色。这种边缘性治理现象打破了传统的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导致了界限分明的城乡两种基层治理体制的模糊。我们拟用“边缘治理”一词来概括城郊村社区的治理模式,将“边缘治理”界定为“在城郊村社区中形成的界于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两种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之间,城市社区管理与农村村庄管理因素同时并存、相互渗透、综合作用的治理模式”。这种“边缘治理”具有如下特征:治理依据的双轨化、管辖的错杂化、组织结构的两栖性、组织职能的城乡模糊性等。造成“边缘治理”现象的社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根本原因,制度空缺是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社会现实需求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类似T村社区那样的边缘治理是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过渡性现象,也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所导致的一种特殊政治社会现象和独特治理模式。可以肯定,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和居民自治因素的不断浸入、渗透,传统的农村管理因素和村民自治方式将逐渐削弱、消解,最终将实现由农村基层治理到城市社区治理的根本性转换.
其他文献
苏教版小学语文中年级教材的单元练习中都安排了一个板块叫“读读背背”,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要链接文本,让静态的读读背背变为动态的理解应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
学位
本研究扩展文化再生产和资源转换这两种关于家庭背景如何影响子女受教育机会的解释,对家庭背景在教育分流中发生作用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作者以2003年全国综合调查数据资料(CG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网民人数的日益增多,互联网对于我们公民的影响日益加深。李克强总理将“互联网+”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对于我国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
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使城区和郊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城市的全面和谐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郑州市经过长达十几年的城中村改造,如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