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诊断间质性肺病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03月01日-2019年08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胸部高分辨CT表现为间质性肺病的患者。纳入标准:高分辨CT表现为间质性肺病结合临床和血清学检查结果仍然不能明确其性质的患者,为明确诊断建议行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排除标准:严重的高血压及心律失常;3个月内发生的心肌梗死或有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史;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或者全身情况极度衰竭;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严重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治疗(包括使用氯吡格雷等噻吩并吡啶类或其他新的抗血小板药物)、不能纠正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50×10~9/L);急性加重期的间质性肺病;肺功能受损严重患者(FVC占预计值%<50%和D_LCO占预计值%<35%)。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基础疾病、影像学表现等,术前完善患者的血气分析、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风湿免疫学检查、肝炎病毒学系列检查、肺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全麻状态下,支气管镜(Olympus,BT-IT260,日本)经喉罩置入气道,使用径向超声小探头(UM-S20-17S,Olympus,日本)扫描寻找病灶密集需要活检的地方,使用冷冻探头(Erbokryo CA,ERBE,德国)在需要活检的地方利用焦耳汤姆逊效应获取靶肺组织标本,术中全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记录取材部位、冷冻时间、组织标本的大小、有无气胸及出血的并发症、手术操作时间等。结合患者临床、影像、病理资料最终得以多学科诊断。术后应注意有无术后气胸等并发症。术后对患者以电话、门诊、住院等形式进行随访,并按照一定标准评估疗效,至患者死亡或2019年12月31日。随访疗效作为金标准判断间质性肺病患者行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后多学科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入选符合标准的患者共2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0.8±9.5)岁。27例患者分别从1~3个不同的靶肺段进行取材,每例患者组织标本数量为1~6块,共取材86次(右上叶3次、右中叶4次、右下叶58次、左下叶21次)。27例患者从3个靶肺段取材的有1人,从2个靶肺段取材的有19人,从1个靶肺段取材的有7人。每个部位取4块组织的有2人,取3块组织的有4人,取2块组织的有16人,取1块组织的有5人。冷冻肺活检平均操作时间(11.5±4.5)min,平均冷冻时间(3.7±0.8)s,平均组织标本数量(3.1±1.1)块,平均取材部位的数量为(1.8±0.5)。平均组织标本的大小为(24.6±19.7)mm~2。结合患者临床、影像、病理资料,27例患者均得以多学科诊断。术后规律随访评估疗效,跟据疗效评估结果,23例患者得以明确的多学科诊断,已知病因的为5例(21.7%),其中包括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3例(60%)、肺部普通感染1例(20%)、肿瘤1例(20%);特发性间质性肺炎17例(73.9%),其中包括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5例(29.4%)、隐源性机化性肺炎4例(23.5%)、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合并隐源性机化性肺炎4例(23.5%)、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2例(11.8%)、急性间质性肺炎2例(11.8%);无肉芽肿性病变(0%);其他类型的1例(4.4%),为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100%)。诊断阳性率为85.2%。术中出血共27例,包括1级出血10例,2级出血17例,无3级出血的发生,经相应的止血措施后出血均停止。术后发生气胸共3例,气胸发生率为11.1%,包括中量2例、大量1例。3例发生气胸的患者予以胸腔闭式引流后均吸收,气胸吸收的平均时间为(4.3±4.0)天。27例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评估疗效,其中18例患者好转,3例患者稳定,3例患者未规律复查,1例患者痊愈,1例患者因肿瘤死亡,1例失访。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后多学科诊断间质性肺病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100%、85.2%及85.2%。结论: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对间质性肺病诊断的准确性高,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