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预防不同年龄小儿七氟烷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七氟烷全麻下手术患儿80例,根据年龄分为Ⅰ组(3~6岁)和Ⅱ组(7~12岁),每个年龄段组再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组(MⅠ组、MⅡ组,n=20)和对照组(CⅠ组、CⅡ组,n=20)。气管插管后M组微泵静脉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啶1μg/kg,C组静脉恒速输注等容积的生理盐水,麻醉维持采用2vol%~4vol%七氟烷,维持BIS值在40~50。记录给药前5min(T0)、给药中5分钟(T1)、给药后5 min(T2)、15min(T3)、30 min(T4)、60 min(T5)及拔管前停七氟烷时(T6)血流动力学和呼出七氟烷浓度变化,记录PACU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4h、8h Ramsay镇静评分,并观察呼吸抑制、嗜睡、恶心呕吐、寒颤、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1、血流动力学变化:与C组相比,M组T1时点SBP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M组患儿T1时点的SBP显著上升(P<0.05);与C组相比,M组患儿T0、T2、T3、T4、T5、T6各时点的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M组DBP和HR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 2、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比较:与C组相比,M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下降(22.5%vs60.0%,P<0.05)。 3、各时间点呼出七氟烷浓度比较:与C组相比,M组各时点呼出七氟烷浓度明显降低(P<0.05)。 4、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比较:M组与C组相比,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5),MⅡ组较CⅡ组相比PACU停留时间显著延长(20.05±7.26 vs12.85±5.72 min,P<0.01)。 5、术后镇静评分比较:与C组相比,M组术后4h Ramsay镇静评分增加(P<0.01),术后8h Ramsay镇静评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M组术后发生嗜睡较C组相比明显较多(27.5% vs5.0%,P<0.05),四组患儿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μg/kg右美托咪啶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减少术中七氟烷的用量,不延长3-6岁患儿PACU停留时间,但是增加患儿苏醒时间和术后嗜睡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