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在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上发布了39项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规定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我国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其它企业执行。在此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计改革中,公允价值的引入成为了一个亮点。而这一准则的发布,也标志着公允价值正式进入我国会计计量的实践阶段。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人们重新审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所发挥的作用。如今,国际国内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争论尚未平息,而我国市场环境复杂,相应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必然存在诸多问题,其对银行业的冲击更是不容小觑。在各方矛头纷纷指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我国应保持审慎态度,认真对待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应用经验与教训,积极研究公允价值理论,在强大的理论支撑下完善该计量方式的应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公允价值运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有助于理清思路,谨慎思考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是否应该在我国银行业推广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另一方面,通过探讨公允价值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时可能引发的问题,提出相适应的对策建议,在完善公允价值理论研究的同时,思考如何建立健全市场协调机制,以解决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我国商业银行运用的难题,为银行业或其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参考。最后,本文得出的结论是:(1)从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两方面看,我国商业银行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都存在诸多问题,可能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影响宏观经济的整体运作;(2)从国际会计体系发展的历史来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必然性,在商业银行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应该从完善市场机制、提高估计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会计审计方式的灵活性、建立健全资产评估机构、加强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监管等方面入手,为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顺利应用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