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盆底重建术与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两术式的优劣及适应症,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自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因盆腔脏器脱垂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103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行盆底重建术者62例(均为全盆重建术),行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者41例(术中均同时切除子宫),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资料、并发症及术后随访资料,探究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本资料分析:盆底重建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2.85±8.74岁,高于骶骨固定组(56.37±11.62岁,P<0.05),而两组患者在孕产次、体质指数及是否合并内科疾病及压力性尿失禁等的比较中未见统计学差异。2、手术相关参数比较:盆底重建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4.37±32.63min,明显低于腹腔镜下骶骨固定组(157.64±41.28min),而且该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骶骨固定组(35.63±15.45vs 75.57±30.7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及手术费用的比较中未见统计学差异。3、围手术期并发症:盆底重建组围手术期共有3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84%(3/62),与骶骨固定组相比(4.87%,2/41),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盆腔重要脏器、大血管及神经损伤。4、网片相关并发症:随访61例盆底重建患者,均未发生网片暴露,但有2例患者术后表现慢性盆腔疼痛(3.27%,2/61);而骶骨固定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网片暴露(5%,2/40),未发生慢性盆腔疼痛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随访资料分析:103例患者中有101例患者完成术后随访(98%)。两组患者术后POP-Q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客观治愈率均为100%,且随访期间均无复发。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半年PFDI-20评分及PFDI-7评分均较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评分则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评分(PISQ-12)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骶骨固定组患者评分(79.8±4.6)明显高于盆底重建组(61.6±10.2)。两组患者术后新发尿失禁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盆底重建术及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均疗效明确、并发症低,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两术式各有利弊,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意愿、年龄、脏器脱垂的程度、患者对性生活的要求度以及患者的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实现个体化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