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在21世纪中国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目的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因此,关于体育俱乐部这一符合时代背景的教学模式研究纷至沓来,全国高校出现了不同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目前,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研究主要集中体育俱乐部模式的构建、体育俱乐部的优越性和可行性研究,体育俱乐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的理论性研究较多;而结合体育文化背景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的可操作性、应用性研究少等特点。每个学校都结合自己本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符合本校的不同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究竟哪一种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更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呢?本文对哈尔滨市高校不同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指标,进行纵向、横向的深入比较研究,旨在全面了解不同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与差异性,最终找出一种最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不同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对促进高校实施终身体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从不同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各个维度的影响,不同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各维度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来研究不同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互作用的关系,找到最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结论如下:1.三所学校的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意识普遍较强,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动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场馆资源相对不足,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相对较少,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这些条件不能满足俱乐部的良性发展需求。2.三种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只是每种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明显。3.三种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都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同。三种类型体育俱乐部男同学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好于女同学;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明显好于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4.以三种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体育课教学的各项目之间比较,发现其都有自己的项目特点,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某一维度。5.三种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高、中等意愿选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情况明显好于低等意愿选课的大学生。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高等、中等意愿选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均比较明显;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高等意愿、中等意愿选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改善不明显。6.三种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运动量都有影响,但是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小、中、高运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