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开始我国GDP增速放缓标志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值税取代营业税(简称“营改增”)是新常态下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营改增”虽然旨在通过结构性减税降低全行业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由于交通运输服务业、电信业和金融业等一类行业因为业务复杂,经营前期投入大,增值税进项发票取得难等问题导致税负不降反增。另一方面“营改增”在完善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升级中发挥了积极的政策效应,“营改增”突破了二、三产业间的抵扣壁垒,消除重复征税,理论上贯彻了货物劳务税的税收中性原则。原适用增值税企业在“营改增”后外购各类技术服务形成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升外购服务的意愿;原适用营业税企业在“营改增”后购进物资、设备和无形资产可抵扣应纳增值税,服务业企业采购成本下降。创新驱动是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是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持。创新活动的正外部性导致研发投资的整体需求大于总供给,此时需要调整税收政策,引导资源流向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创新的供给量。结构性减税有效缓解企业财务压力,打通产业间抵扣链条实现固定资产抵扣和营业成本抵扣,政策利好下服务业快速发展,外包服务企业数量与合同金额快速增长,服务业市场竞争压力上升。根据Arrow和Aghion et al等有关竞争与创新关系的研究结论,上升的竞争压力会促进企业增加研发创新。当前我国服务业整体市场环境向好,企业在资金充裕时会增加研发支出,通过创新强化核心力量,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主题是:“营改增”对服务行业创新的影响,国外文献梳理了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增值税对经济的影响。国内文献多是通过研究“营改增”探寻增值税的经济效应,本文从减税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和创新效应三方面整理了“营改增”相关国内文献。在理论分析中从“营改增”带来的结构性减税、固定资产抵扣、营业成本抵扣和服务外包四项改变切入,阐明了“营改增”通过节约企业资金、激励设备革新和优化市场环境三个角度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实证方面的研究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提供的各项企业信息,剔除经营异常和多数年份数据缺失的企业,最终筛选出200家A股上市的服务业公司为样本,选取企业2008—2018年部分核心财务指标构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双重差分法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营改增”对首批试点行业的创新影响,实验组企业来源于受到“营改增”政策影响的部分现代服务业,对照组企业选自最后纳入“营改增”范围的四个行业。实证结果表明“营改增”政策促进了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增加研发创新投入,企业的总资产规模、资本支出比例、股权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与创新投资有正向关系,总资产增长率和资产负债率则与创新投资有负向关系,稳健性检验中剔除国有企业和直辖市企业后实证结果仍然显著,“营改增”对普通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有促进作用。第二部分实证分析对最后纳入“营改增”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做出进一步验证,并理清“营改增”对服务业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四行业”为对象的进一步实证中取直辖市企业为实验组,位于其他省市的企业为对照组,双重差分的实证结果表明“营改增”政策创新效应的显著性虽有减弱但依旧有效。在机制分析中选取赫芬达尔指数为中介变量衡量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发现“营改增”提高了服务业各行业的竞争水平,更强烈的竞争压力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市场竞争压力作为部分中介效应传导了“营改增”政策对服务业的创新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建议政府可以利用即征即退和进项税额加计抵减的税收优惠政策帮助重点行业或重点企业发展,同时注意政策力度,把握好增值税税收中性的特征,减少税收扭曲,营造一个充满竞争活力的市场。企业应当提高治理能力,优化资金运转,积极了解并掌握税收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