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在我国的成年人中,失眠的发生率为38.2%,且呈现持续上升状态,失眠伴有的相关精神疾病,如焦虑、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引发自杀行为。睡眠反应性是个体发生失眠的敏感性,表现为对压力和其他影响睡眠因素的反应。研究表明,睡眠反应性与情绪或认知亢奋程度有关,睡眠反应性和焦虑、抑郁的关系,一可能是高睡眠反应性直接能够增加患者患焦虑症、抑郁症的概率,二可能是通过影响睡眠致病。治疗方面目前大多数西药疗法都有使个体认知下降、行为异常的风险,并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易产生依赖性、耐受和残留效应。而中医药在治疗不寐上有着长久的经验,有良好的疗效,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导师对伴有焦虑、抑郁的慢性失眠具有丰富的中医诊治经验,临床疗效显著。研究目的:探讨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睡眠反应性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以及各相关症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不同症状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并研究朱陵群教授临床治疗慢性失眠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思路。研究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附近社区医院的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做横断面研究,对失眠患者的一般情况和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分析量表评分和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相关症状和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睡眠反应性和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以朱陵群教授的门诊病例为数据来源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23.0对中药频数、属性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高频用药,对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得出药物组合,进行药物聚类分析,得出核心处方,并分析典型病案。研究结果:1第一部分研究共纳入173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2例(35.8%),女性患者111例(64.2%),男女比:1:1.79。患者的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65岁,年龄平均为47.52±12.52岁。共分为3组,18~44岁的青年组共68人(39.3%);45~58岁中年组共67人(38.7%);59~65岁老年前期组共38人(22%)。患者最长病程为30年,最短病程为3个月,平均值±标准差:4.45±5.2年,中位数为3年。患者中服用中药人数为155人(89.6%)。失眠的严重程度分类,轻度失眠的患者1人(0.6%);中等程度失眠38人(22%);重度失眠134人(77.5%)。最主要的失眠表现是入睡困难,占比85%,其次是易醒或早醒,占比80.3%。本研究中,失眠患者焦虑症的患病率为50.3%,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6.1%,有抑郁倾向但不能确诊的患者108人(62.4%);焦虑、抑郁共病共37人(21.4%)。以16为临界点,具有高睡眠反应性的患者155人,占比89.6%。失眠患者出现的焦虑症状主要是紧张感、疲劳感、情绪容易被激惹、感觉症状、抑郁心境和消化道症状,接近一半的患者出现认知方面的障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症状。失眠患者伴有的抑郁症状主要是抑郁情绪、负罪感、生活和工作的兴趣下降、情绪容易激动和自卑感。中医证候要素结果,阴虚38例(22.0%),气虚93例(53.8%),血虚15例(8.7%),气滞33例(19.1%),血瘀7例(4.0%),痰湿6例(3.5%),火热2例(1.2%),阳虚74 例(42.8%)。男性和女性失眠、焦虑、抑郁程度和睡眠反应性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男女中医证候要素辨证只有血瘀具有显著差异,女性血瘀证素患者多于男性。青、中、老年前期组只有睡眠反应性差异具有显著性。抑郁患者大部分是处于轻、中等程度,青年组虽然确诊抑郁症的患者只有14.7%,不过有76.5%有抑郁倾向。失眠的严重程度和气虚的相关具有显著性;焦虑的严重程度和痰湿的相关具有显著性;抑郁的严重程度和各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均不具有显著性;睡眠反应性的高低和阴虚、痰湿的相关具有显著性。2第二部分研究共纳入102份案例,涉及125味中药,累计用药频数为2079次。辨证分型主要有肝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瘀血内阻证。高频用药有炒酸枣仁、炒栀子、麦冬、龙胆、茯苓、柴胡、龙骨等;常用药对有龙骨一牡蛎、麦冬—百合、黄连—肉桂、丹参—泽兰等;分析得到桂枝—炙甘草—黄芩—龙骨—牡蛎—炒酸枣仁—茯苓—枸杞子;柴胡—首乌藤—龙胆—地骨皮—生地黄等6个聚类方;核心处方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研究结论:1女性失眠患病率大于男性,所收患者年龄分布较为均匀,病程较长,90%患者服用中药治疗。失眠程度集中在中重度,失眠表现主要是入睡困难、易醒和早醒,伴有焦虑症的失眠患者有50%,伴有抑郁症的患者虽只有26%,不过62.4%的患者有抑郁倾向,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占比21.4%,90%的患者具有高睡眠反应性。2失眠患者以气、阴、阳虚多见,实证多为气滞,也有少数痰湿和血瘀。男女的血瘀证素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明显相关性的是失眠的严重程度和气虚,焦虑的严重程度和痰湿,睡眠反应性的高低和阴虚、痰湿。3朱陵群教授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慢性失眠临床辨证分型分为肝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瘀血内阻证。以疏肝解郁、补益心脾、交通心肾为主,根据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予化痰利湿、活血化瘀治疗,实证兼以重镇安神,虚证兼以养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