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疫苗的广泛应用,近年来ND的流行已得到明显控制。但由于我国养殖模式多样,生物安全水平不一,以及免疫程序混乱,免疫鸡群仍经常发生ND。2008年,我们定点监测了江苏、安徽、上海等地的4个蛋鸡场和2个肉鸡场,并对15个疑似发病鸡群进行NDV的分离和鉴定;系统地研究了影响ND免疫程序的因素,旨在为ND的防制提供参考依据。
1、鸡新城疫的流行病学监测
从定点监测鸡场定期采集血样4800多份、泄殖腔棉拭样品2400多份。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监测期间蛋鸡场的NDV HI抗体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平均值为7.9 log2),抗体合格率均在90%以上;而肉鸡场的抗体水平相对较低(平均值为5.4 log2),抗体合格率在70%~80%之间。从泄殖腔棉拭样品中分离到3个NDV毒株,经F基因分析表明其来源于LaSota疫苗株。
从疑似发病鸡群中分离到7株NDV,分别是JS-5-08-Ch、JS-6-08-Ch、JS-7-08-Ch、JS-8-08-Ch、JS-9-08-Ch、JS-10-08-Ch、JS-11-08-Ch。对F基因的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分析表明,7个NDV分离株在遗传进化树上处于基因型Ⅶd亚型,相互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6.8%~99.7%之间,与LaSota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仅为78.1%~80.5%,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0.7%~82.6%,而与基因Ⅶ型的代表毒株ZJ1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4.7%以上。7个NDV分离株的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112R-R-Q/R-K-R-F117,具有NDV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特征;比较F蛋白1~124位氨基酸序列中具有毒株鉴别意义的位点可发现,7个NDV分离株均出现了基因Ⅶ型NDV特有的氨基酸位点,即101位的赖氨酸(K)和121位的缬氨酸(V)。这说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的NDV仍以基因型Ⅶd亚型为主。
2、鸡新城疫免疫程序的探讨
将100羽1日龄母源抗体平均值为9.4 log2的雏鸡平均分成5组。当母源抗体降为8 log2、6 log2、4 log2、2 log2、0左右时,分别注射105 ELD50的F48E9,攻毒后第3和5天采集泄殖腔棉拭样品,分离病毒。结果显示,母源抗体>4 log2时,可对强毒株F48E9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且能有效地抑制泄殖腔排毒:当母源抗<4 log2时不能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泄殖腔排毒现象严重。
将60羽雏鸡于7日龄接种鸡新城疫灭活疫苗,27日龄同时接种鸡新城疫灭活苗及弱毒活疫苗。将免疫鸡平均分3组,当抗体达到峰值后降为6 log2、4 log2、2log2左右时,分别注射107 ELD50的F48E9,攻毒后第3和5天采集泄殖腔棉拭样品,分离病毒。结果显示,免疫抗体>4 log2时,可对强毒株F48E9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且能有效地抑制泄殖腔排毒:当免疫抗体<4 log2时不能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泄殖腔排毒现象严重。
将40羽34日龄雏鸡(NDV HI抗体为0)平均分成2组,分别接种鸡新城疫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每周测定1次HI抗体。灭活疫苗免疫后1周内没有检测到HI抗体,免疫后2周抗体上升为5.8 log2,免疫后6周达到峰值9.2 log2,免疫后21周下降为4.2 log2,免疫期至少为20周(抗体水平>4 log2以上的时间)。弱毒活疫苗免疫后1周内HI抗体即可达到4.4 log2,免疫后2周抗体迅速上升并达到峰值6.6 log2,免疫后5周迅速下降为4.5 log,免疫后15周抗体降为4.0 log2,免疫期为15周左右(抗体水平>4 log2以上的时间)。
从上述试验可以看出,4 log2仍然是起免疫保护作用的抗体水平临界值;ND灭活疫苗免疫后产生抗体较慢,但抗体水平相对较高:ND弱毒活疫苗免疫后产生抗体迅速,但抗体水平相对较低;两种疫苗维持有效保护抗体水平的时间都达到了15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