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我国的公民监督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wygah02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带来了社会各个方面和领域的深刻变化,在人们的政治生活过程中,网络技术正在逐渐成为社会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新的方式和途径。基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广阔性等特点,人们可以更加及时和便捷地参与到政府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同时也更加积极主动地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民监督权从而监督政府的日常管理活动,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但是,由于网络空间本身内部的不确定因素和外部世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地影响,社会民众在行使公民监督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滥用公民监督权的行为,从而造成国家、社会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的损害。这就需要对网络环境下公民监督权的行使进行必要的法律规范和完善。本文试图从现行宪法中关于公民监督权的规定为出发点,回顾公民监督权的历史演进过程,阐释公民监督权的内在价值,揭示公民监督权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其成因,最后,针对人们行使公民监督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完善措施。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公民监督权的历史演进过程和其构成要素。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回顾和说明了公民监督权在我国古代和近现代历史进程中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探寻公民监督权的历史发展轨迹。其次,对公民监督权的构成要素进行剖析,主要分析了公民监督权的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内容要素和法律依据要素四个方面的内容,从而理清了公民监督权的历史演进过程和其应有内在构成要素,为下文进一步论述做好了准备。本文的第二部分承接上文,主要论述了公民监督权在网络环境下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以及网络环境下公民监督权对于国家社会生活的价值影响。首先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公民监督权具有的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其次,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网络环境下公民监督权对于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政策科学性以及公民政治权利的全面实现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都是从正面肯定了网络环境下公民监督权的存在价值。本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是揭示网络环境下公民监督权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其成因。首先是阐释了网络环境下滥用公民监督权容易造成对于公民隐私权的侵害,同时也影响了司法机关独立审判案件甚至是造成社会管理混乱等不良后果,其次,针对上文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网络空间等方面来分析造成公民监督权不当行使的原因。本文的第四部分主要是结合上文中滥用公民监督权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分别从不同方面提出解决目前我国网络环境下公民监督权不当行使的建议和具体的完善措施,希望能够对于网络环境下我国公民监督权的行使起到积极地建设性作用。
其他文献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①21世纪以来,恢复性司法的潮流在全球强劲兴起。而在国内,在十六大以来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在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引之下,我国
多义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本质特征,语言中存在着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多义现象,多义现象更有复杂的形成机制和运作原理。词汇是语言的载体,所以词汇研究应该得到重视。汉语多义词
2006年,推特(Twitter)在美国诞生,一年后,推特理念进入中国,微博的雏形形成。近几年微博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在中国,出于对各方信息的高度需求、对权威声音的不信任感等多重原因,微博
汽车金融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汽车制造商看到了分期付款业务对汽车销售带来的巨大支持以及令人满意的利润空间,汽车制造商自行设置专门的部门或机构来操作分期付款这部分
服务型政府是继农业社会的统治型政府和工业社会的管理型政府之后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是以公民和社会为本位而不是以政府为本位,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价值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政
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最重要的表现,正在蓬勃发展。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成功的典范,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注意和学习。中日韩三国是东亚地区最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国家稳定。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中国制造”逐渐转变成为“中国创造”,全球经济的日益复苏也预示着中国金
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OAJ,又称开放获取期刊),开放存取期刊是指供读者免费在线获取的网络期刊出版物,读者不需支付除网费之外的其他任何费用,开放存取期刊经过严格的
劳务派遣最初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虽然进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企业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劳动者就业观念的多元化,劳务派遣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用工形式得
自2008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经历了一系列挑战,亦有不少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其中,尤以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甚。针对此,本文基于金融危机下高新技术企业风险预警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