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研究

来源 :贵州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与生活的影响巨大,它不仅改变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达程度和舒适程度,更为重要的是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供有着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程度等方面的不断变化会直接改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研究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贵阳市在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下,大量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了明显改变。守住生态红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基本农田、协调人地矛盾等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以贵阳市二环内地区为研究区域,运用GIS和RS技术,对研究区2001、2007和2013年三期卫星图片进行处理分析,提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相应的理论模型对其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阐述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的对策建议。研究的开展可为土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土地利用动态变化:2001-2013年12年间研究区林地、耕地、未利用地总面积减少,分别减少9.1%、52.3%和95.8%;水域和建筑用地总面积增加,分别增加了3.5%和64.1%;建筑用地是贵阳市二环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总面积的54.8%;耕地和建筑用地以及耕地和林地形成互为转化关系,其中耕地主要转化为建筑用地;未利用地动态变化最大,动态变化率为8%,水域动态变化最小,仅为0.3%;土地仍处于开发和高速发展阶段。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从2001-2013年12年间,林地、耕地、未利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9.1%、52.3%和95.8%;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少量增加,增加了3.5%;生态系统的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减少;12年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其中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的减少是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3.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预测:2019年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分别为970.80公顷、3370.68公顷和2.51公顷;建筑用地和水域增加,分别8956.86公顷和108.76公顷;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将减少为46038.7万元,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的减少同样是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4.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对策:(1)提高林地面积,保障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地位;(2)大力保护现有的耕地、林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3)加大水域和湿地面积的保护力度、维护生态系统平衡;(4)健全土地资源规划体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农村人口大量的涌入城市,
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加快了金融化全球化与自由化进程,同时我国也对人民币汇率体制进行了改革,以及企业股权分置的改革,进而加强了中国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信息流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种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本文在介绍DNA甲基化的形成及其修饰方式的基础上论述了DNA甲基化的生物学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得以提升,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的改善,对健康的需求又促进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利用。与此同时,我国不断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地提升,居民的消费特征由“温饱型”消费逐渐转变到了“营养型”和“时尚型”消费。海产品作为一种高蛋白、高矿物质的产品,
本文以日用品产品危机为研究情景,以品牌关系质量作为衡量品牌关系性质的重要变量,进而探讨品牌关系质量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同时进行中外品牌的比较。研究发现,在危机情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是互联网上最为关键的基础设施之一。域名作为用户与网络应用间的桥梁和纽带,越来越多的被黑客利用从事大规模恶意活动,如恶意代码传播、网
许多研究表明 ,学生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前 ,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 ,而是已形成了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和观点。通常被称为“前概念”。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会对学校教育 ,特别
土地问题是中国“三农”问题中的最基本问题,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中最基础的制度。在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这一制度具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现代化建设从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构中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与联合成长也离不开政府有效的治理。自2007年我国《中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