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逐步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人类自古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然而,任何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都由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都要受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的产物。由于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的时间早,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比较长,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若干个比较有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比较典型的有瑞典的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区别于西方社会保障模式,东亚社会保障模式则是在二战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本文透过对东西方(瑞典、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历史和现实的分析对比,探讨了不同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模式的成因,揭示了两国当前社会保障危机的制度根源,反思了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这对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立法、选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促进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引言部分开宗明义、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本文所要阐述的基本内容,引出正文六个部分。第一、二、三部分,分别考察了日本、瑞典及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受其权威主义政治体制、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儒家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接受了德国的新历史主义学说,形成了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有:社会保险制度多元化;有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作后盾;保险费负担全民化;家庭保障仍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次,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该部分以瑞典养老保险制度为代表,介绍了这种模式的含义、“高税收、高福利”的特点,然后从瑞典国家的外在动力、内在动力及瑞典学派的理论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了这种模式的成因。最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受原苏联的影响,建国初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原理、列宁的社会保障学说,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享有社会保障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国家应通过宪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国家制度以保证该权利的实现。实际上,由于当时我国财力有限,社会保障实际覆盖面较窄,只包括国营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第四部分,在上述三部分的铺垫基础上,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了三种保障模式的联系和区别。文章指出,不同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保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0年9月,第127页。<WP=5>障积极人权、实现社会平等、实现社会互助及平衡协调;同时日本与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都奠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两者的一致性较多,如社会覆盖面宽,法制较健全,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由雇主、雇员和政府三方面负担。但在社会保障项目的侧重点、社会保险举办方式、社会保障筹资模式以及现代家庭的保障作用几个方面,中、日、瑞典三国存在较大差异。第五部分,日本、瑞典及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建立初到现在,总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完善。该部分分别阐述了当前三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背景及相应的改革措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我国正在为进一步完善民主与法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社会保障制度正日益显示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他国相关的法律制度,无疑对我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第六部分在分析前面五部分的基础上,总结了日本、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对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借鉴意义,并对如何建立合理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目标模式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语,该部分与引言相呼应,强调了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既要移植国外有益的社会保障模式,同时更应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使外来法律制度与本国资源融为一体,并在本国社会中有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