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大难点,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部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自2003年在部分省市试点,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目的在于缓解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支出压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再生的医疗制度。它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三方共同筹资建立,是以住院统筹和门诊统筹为主要框架的新农合基金,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农合实施的十几年以来,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医疗卫生支出压力、改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有效的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提升了医疗卫生整体福利。然而新农合政策在制度上要求农民在其户籍所在地缴费参合,并在当地卫生机构看病报销享受补偿。对于新农合参与者在异地报销,不仅存在时间上的不及时性和手续繁杂等情况以外,还面临着报销比例下降与起付线增高的情况。这样新农合制度实际上对医疗保险在地域上做了限制。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在外务工流入地享受不到当地的医疗保障,新农合制度又由于地域上的限制变相增加了外出务工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新农合制度有可能对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产生影响。本文在此背景之下分析农民参加新农合政策是否会使农民更加倾向于留在本地务农与工作。通过以是否参合为选择变量分析新农合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进而为新农合统筹层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新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通过政策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保障农民福利的同时继续有效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此研究思路之下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关于研究的背景及在实际中的意义。第二部分为国内与国外关于劳动力流动及医疗保险对其影响的研究成果综述。对国内外关于劳动力流动、劳动力迁移以及医疗保险制度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理论进行归纳综述。从理论分析的脉络中,寻找分析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新因素可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影响的原因。在理论分析过程中主要分析了国外经典劳动力流动理论包括推拉理论、刘易斯理论和托达罗模型,同时分析国内方面对于劳动力流动的动机和原因的研究,以及医疗保险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第三部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效用模型对于所建实证模型的作用机制做简要分析,农村劳动力根据流出地以及劳动力输入地总效用大小为依据来决定是否进行务工地点的改变,同时从社会保障总体角度分析其对劳动力供需的影响。第四部分利用"中国健康及营养数据"及各年度统计年鉴数据,利用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二元选择模型,研究是否参与新农合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且在劳动力流动是否参加受新农合影响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在新农合制度异地报销比例差异的影响之下对务工地点在县内、省内县外以及省外之间进行重新选择的影响。第五部分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并结合理论知识及现实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缓解农村就业压力的同时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促进城乡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