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消费文化的拟象解读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利用符号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解读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的拟象特征。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拟象符号的发展导致世界文化发展中的趋同化现象。 传统上,消费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满足需求的自然性、功能性的消费行为。而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繁盛和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消费文化的形成,消费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对后现代社会的消费者来说,符号消费的意义取代了原先的自然性、功能性的实质消费。后现代主义对消费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加速了语言符号理论、符号学以及消费文化研究的结合,从而促成了鲍德里亚的消费符号文化理论的形成。法国语言学家索绪尔创建了语言符号理论。符号学创始人之一的巴特受索绪尔语言符号理论的影响,以符号的所指与能指的关系理论为基础对广告中的影象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鲍德里亚深受巴特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影响,分析了符号系统是如何构成现代媒介和消费社会的,并对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文化特征作了系统的研究。根据鲍德里亚的研究,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的文化价值经历了三个“拟象仿真”序列: 第一: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古典”时期,文化价值的主导形式是仿造。 第二:在工业化时代,文化价值的主导形式是生产。 第三:在被符码主宰的当前历史阶段,文化价值的主导形式是仿真。 后现代消费社会是一个以拟象为主要特征的消费社会。拟象符号的生产是现实社会价值生产的集中表现,并体现了物体的普遍的社会意义。在后现代消费现代社会中,广告、电影、网络等媒介所创造出的世界,显示出比实际生活中的社会现实更加具有活力,这是现实存在的拟象世界。拟象世界有以下本质特征: 第一:数字化 第二:逼真性和仿真性第三:交互性和超时空性第四:全球性在这个“数码复制”的拟象时代里,真实与非真实的界限已经被彻底消蚀了,现实的东西和想像的东西之间的对立已被消除;同时,随着拟象世界的发展,各民族国家的本质特征正在丢失,文化差异越来越小,整个世界的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使不少文化产生了认同危机。如何在拟像符号泛滥的时代保持并发展民族文化已成为各民族的重要课题。
其他文献
译者是翻译实践的主体,翻译是译者进行创造的过程,但是译者的创造性不是毫无限制的。作为翻译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主体性与创造性密切相关。本文试图以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为基础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作为1937年美国畅销书,《岁月》是她集中反映英国社会生活的一部小说。它颠覆作家以往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手法,将“事实
玛利亚·坎贝尔是加拿大著名土著女作家,她以自身经历创作的自传体小说《混血儿》一经问世即引起广泛关注。书中记述了坎贝尔童年到成年的人生经历,以及她在被丈夫抛弃后如何
回指是近年来语言学、哲学、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不同的研究者从句法学、语用学、语言认知、篇章分析等角度,对语言中的回指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回指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包括生理、安全、爱、自尊和自我实现五大需要。自尊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各文化成员共有的,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发
儿童科普读物在儿童的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目前,我国儿童科普读物市场持续升温,但是占据销售榜
本文首先指出了微电网并离网切换的意义,然后对P-Q并网和V/f离网控制方法做了介绍,并通过黑启动模式对微电网中光伏和储能并/网切换输出功率模型,仿真结果显示,采用黑启动模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