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片偏压对磁控溅射放电特性及离子性能的影响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_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控溅射是一种重要的薄膜沉积方法,在微电子器件的金属膜、碳氮硬质涂层、纳米复合薄膜等多种薄膜材料的制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控制薄膜生长与结构、提高薄膜性能,人们采用多种技术作为磁控溅射技术的辅助手段来调控薄膜生长过程,其中在基片上施加偏压,控制离子对生长表面的轰击,是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在人们利用基片偏压调控薄膜生长、结构和性能时,对于基片偏压的作用具有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基片施加偏压功率后产生了负的自偏压,在负的自偏压作用下离子能量增加,荷能离子对基片的轰击作用改善了薄膜的生长和性质。另一种观点是薄膜生长和性能的改善与基片偏压下适度能量离子的作用、以及离子能量分布有关,不完全是高基片偏压作用下的高能量离子轰击效应。鉴于人们在基片偏压作用机制方面存在的认识差异,需要对基片偏压对离子行为的影响开展深入的研究。因此,本论文采用2MHz射频功率源驱动磁控溅射、采用13.56MHz和27.12MHz射频功率源施加基片偏压,研究了 2MHz磁控溅射下基片偏压频率、放电气压对基片偏压放电特性、基片表面离子能量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单纯的2MHz溅射,实际溅射功率与入射功率呈线性增大关系,实际溅射功率与入射功率比达到77%-82%(放电气压5Pa)、70%-76%(放电气压1Pa),射频源输入功率的利用率较高。功率耗散与放电气压有关,在放电气压5Pa时,功率耗散随着溅射功率增加从体等离子体中电子消耗转变为射频鞘层中的离子消耗;在放电气压1Pa时,功率耗散基本为射频鞘层中的离子消耗。2MHz溅射放电的电压与电流(I-V特性)满足I=kVn关系,n=3.50(放电气压5Pa)、n=2.75(放电气压1Pa),这里获得的n值与常用的13.56MHz射频磁控溅射相符,表明2MHz溅射具有较高的电子约束效率,Ag靶的溅射性能较好。2MHz溅射放电阻抗虚部呈现容性阻抗特性,根据鞘电容估算的靶面附近离子鞘层厚度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加而减小,鞘层厚度的降低有利于缩短离子渡越鞘层所需的时间,增大到达靶面的离子能量和离子通量,有利于提高溅射产额。2MHz溅射放电产生的离子,其速度分布函数呈双模结构,溅射气压的降低导致离子速度分布函数发生展宽,离子通量密度均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加而增加。(2)对于基片施加13.56MHz、27.12MHz射频偏压的放电,放电电压、放电电流均随着偏压功率的增加而增大,这意味着鞘电位、达到基片的离子密度随偏压功率的增大而增大。基片施加偏压时放电阻抗实部与放电电流符合R∞I-1关系,等离子体对放电电阻起决定作用。施加13.56MHz射频偏压时,阻抗虚部呈容性阻抗特性。在较高的气压下,基片电压的增加导致鞘层厚度的减小,在较低的气压下,鞘层厚度的略微增加,可能与离子密度增加有关。基片表面鞘层厚度变化在7-1μm之间(5Pa)、4-14μm之间(1Pa),与鞘层厚度相比,厚度变化小于12%。基片施加27.12MHz射频偏压时,阻抗虚部呈感性阻抗特性,与电子惯性作用或位移电流的增加有关。(3)基片施加偏压对Ag靶的磁控放电特性具有影响,导致靶放电的溅射功率(P)、放电电压(V)和放电电流(I)下降。基片施加13.56MHz射频偏压时,P、V、I下降比例分别约6.2%、7.4%、5.0%(5Pa)和 1.8%、1.7%、7.5%(1Pa)。基片施加27.12MHz射频偏压时,P、V、I下降比例分别约2.9%、4.0%、7.3%(5Pa)和 1.4%、2.7%、7.5%(1Pa)。放电气压的降低可以减轻这种影响。(4)当在基片上施加偏压时,到达基片表面的离子性能(离子能量分布特性、离子通量密度)将受到影响。基片施加13.56MHz偏压时,IVDF从单峰形状演变为展宽的单峰和多峰的形状,向高能量区域和低能量区域扩展,导致低能和高能离子的增加;离子通量密度随基片偏压的增加而增加。基片施加27.12MHz偏压时,IVDF随着偏压功率增加从单峰、双峰结构向单峰、多峰结构演变,主峰向低能侧移动,最可几离子能量降低,离子能量的发散得到抑制。离子通量密度随基片偏压增加而增大。与施加13.56MHz基片偏压时的离子通量密度相比较,增加了大约一倍。
其他文献
较传统的块状金属而言,氧化铜纳米颗粒(Copper oxide nanoparticles,CuO NPs)的物理化学性质更为优良,因此其在催化剂、半导体材料以及光伏材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CuO NPs的大量使用使其在生产、应用或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进而对环境生物以及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溶解性胡敏酸(Dissolved Humic acid,DHA)是环境中最常见的溶解性有机质之一
随着仪器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更加丰富,重力固体潮作为研究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途径,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重力固体潮的研究之中。重力固体潮信号中蕴含了大量的地球物理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人类更进一步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重力固体潮信号受多个天体共同作用影响,主要是由于太阳、月球等天体轨道相对位置变化而产生的,同时受地质、水文、大气等地理条件变化的影响,所以既是一个有规律、周期性变化
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与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华东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发达的经济环境,吸引大量人才集聚,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为了打造华东地区工业经济的创新引
脑-机接口(BCI)系统通过研究人脑所发出的电流信号在大脑皮层的运作方式,让大脑可以不通过外围神经系统运作直接实现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这个技术实现的关键点就是对于大脑
作为人类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与草原自然生态环境系统长期相互影响和互动嵌入之产物,游牧生态机制所呈现的流动性、交互性、共生性等文化生态特征在形塑了游牧社会一定的脆弱性之同时,也赋予了其相当的弹韧性。牧民与草原的交互共生关系是草原游牧生态机制规避环境风险性、克服人类脆弱性和营造社会弹韧性的基础,因而草原生态机制的维系是与游牧社会结构的塑造相嵌合的。历史上,安多牧区的土司、寺庙与部落的社会结构关系不仅是一种
对流层延迟是影响GNSS定位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如何削弱其对导航定位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流层延迟还可以反演大气水汽含量,对天气预报及灾害预测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GPS定位原理和CORS系统的基本理论,介绍了中性大气的特征及其对GNSS信号的影响,详细阐述了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和映射函数,利用大高差的滇西南区域CORS数据,分析了映射函数在该区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适用性,研究了区域对流层
无线人体传感器网络(Wireless Body Sensor Networks,WBSNs)主要用于对人体的健康进行实时监测。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在确保WBSNs正常运行上扮演了重
对于一束光束性质而言,除了光强、相位和偏振外,相干性也是其最基础的特征之一。许多的研究都以对空间相干性的调控展开。部分相干光优于高相干激光束的成像效果以及在复杂环境下部分相干激光束良好的品质等特性,使得部分相干光在某些重要的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许多学者都对部分相干光的调控进行了研究。本论文采用4f光学系统对矢量部分相干光束的统计特性进行了调制。本文在4f光学系统的频谱面处放置一块光学振幅掩膜版
中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并且由于固体潮与地震有一定的触发关系,因此,固体潮的研究对我国地震有重要意义。然而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包含有非常丰富的潮汐谐波分量,如何从观测数据中提取出与地震有物理关联的地震前兆信息,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课题。由重力固体潮信号的产生机理可知,其是由能量相对较强的日波、半日波分量,和能量相对较弱的年波、月波等长周期波分量混合而成,因此,在这些有较大能量差异的谐波分量中,很
水下作业具有危险性、不确定性以及活动空间受限的特点,水下无人航行器(Unma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因其具有体积小、长续航能力、灵活机动和强搭载能力的优势,正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