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广泛,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给用户带来丰富资讯的同时,也引发了网民群体的各种非理性行为,而这种行为在社会热点议题的参与互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以研究缘起为开篇,正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社会热点议题中网民群体的非理性行为表现。首先对社会热点议题做出了界定,并按照话题范围进行了分类。其次对网民群体行为及非理性行为做出了界定。然后作者使用案例分析法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网民群体非理性行为狂欢化、幼儿化的表现,分别是:娱乐化、庸俗化、低俗化、耐心缺失、道德缺位、理智缺守。第二部分进入到网民群体非理性行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的论述。主要通过内外两个方面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即网络环境的“培养皿”作用和社会热点议题与网民群体行为动机的契合两方面。网络环境的“培养皿”作用主要表现在:权威与等级的消失实现了网民群体非理性行为的“低门槛”进入;“前区”的不断扩张为网民群体塑造“线上我”提供可能,也降低了网民群体非理性行为的风险;共景监狱模式下的“围猎”是指网民群体以围观的集合姿态参与社会热点议题互动。社会热点议题与网民群体行为动机的契合是指:由于网民群体在现实社会中受制度与环境的制约,不能有效地表达群体诉求,网络成为网民群体能够集中化表达的平台。而受从众心理和群体极化的影响,理性的表达容易被非理性的行为所取代。在与群体利益相关同时也能满足网民群体平等参与、娱乐休闲等多种心理的社会热点议题讨论中,网民群体就更易出现非理性行为。在对网民群体非理性行为的消极影响论述中,从三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加剧孤独感,滋生焦虑情绪;语境破碎,理性思考陷入困境;谣言盛行,人肉搜索泛滥。第三部分对网民群体非理性行为的理性引导提出了建议。通过完善立法使追究网络非理性行为有法可依,通过规范道德标准为网民群体设立道德标杆,通过运用行政手段对网民群体的非理性行为进行监管与处理,通过发挥“意见领袖”的正面引导作用为网民群体建立榜样与模范,最后结合群体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压力与困境,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疏通网民群体的心理压力,以达到从源头杜绝非理性行为生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