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真实的鲁迅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v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个世纪以来,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数量是其他作家所不能企及的,大多数中国人就是通过教科书以及教材编者的解读来学习、认识、感知鲁迅的。然而,不可回避的是当前的鲁迅作品教学遇到了很多实际的问题,很多中学语文教师感到鲁迅作品很难教甚至无法教,很多中学生感到鲁迅作品很难懂甚至无法懂。教材数量多,教师害怕教,学生不愿学,这几对矛盾如果不能好好解决的话,那么亲近鲁迅就只能是专家们的一相情愿了。所以,每一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都不可能不承认、不关注、不反思这个事实。随着语文教材的改革与重新编写,不少人提出鲁迅的作品应该少选,理由是鲁迅作品与现在的中学生有不可逾越的时代差异与语言差异。还有人认为,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学本身就犹如一股离心力,教师解读简单化,鲁迅作品神圣化。对鲁迅作品进行功利性阅读,单纯以考试为最终、最大的目标,这些都是学生疏远鲁迅的重要原因。为了让中学生真正走近鲁迅,感受到他的真实与真诚,感动于他的语言魅力,本文在鲁迅作品被中学生接受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方面,在教材选文、教学环节等方面作了大胆的设想。在选文方面,最重要的是要符合中学生阅读的心理需要。要以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欣赏趣味为依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要有一个接受梯度。另外,选文还必须要人文性与经典性并重。人文性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的选文要能体现鲁迅思想文学的精髓。在教学中,也应该要注重若干问题。首先,要修正教学目标,要重新定位,还原鲁迅。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过高,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接受力,不能贪图一步到位。其次,要重组教材单元,要跳出陈旧的框架,关注系统性原则。我们应该把鲁迅的众多作品看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注意把握不同文本在立人、改造国民性方面的意蕴联系。第三,要更新教学理念,方法上要推陈出新,要注重作者、教师、学生三个主体的动态平衡,这样才可能教学相长。历史不会因为发展而丢弃自己本质的经典的东西,时间也证明了鲁迅及其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中学生的调查研究,以及在此调查基础上所做的几点设想,意在让学生亲近真实的鲁迅,真诚地希望能在教学实践中奉献一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网络环境促进了作文教学的发展。近几年作文教学在网络环境下,相继出现了一些变革,甚至可以说是形成了新的范式。对比传统教学的模式和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范式,可以看出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是大势所趋,而社会服务能力却略显不足。高校图书馆需要通过重塑公共服务精神、明确双重职能定位、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拓展公共服务领域、完善公共
运动弱小目标的检测与处理一直是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也是红外探测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特别是在背景复杂、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很难有效地实时分离目标。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我国企业界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自从安然事件之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热潮。我国起步较晚,中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进行
在西方音乐史中,弦乐四重奏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作曲大师对这种表演形式倾注了最细致和最深刻的感情。由于弦乐四重奏具有多样化的演奏技巧,丰富地表现力,因此在演奏弦乐四重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脑技术教育教学已经走进了小学的课堂,互联网也成为人们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常用工具中的一种。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常用工具,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
本文试图从史的角度探讨百年来(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中学文学教育的生存状态,以期通过回顾历史,来发现规律。文章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论部分主要探讨文学教育的历史分
在弦乐四重奏的演奏中,音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涉及乐曲调性、旋律、和声等多方面的因素。为了提高音准的把握性,如何使演奏者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一定依据,建立起“同一性”的
顾问式销售与传统销售不同,在销售过程中销售员,必须找出与传统销售不同的方法才能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客户的需求,并遵循一定的需求挖掘方法,并具备
当今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也必将是一个选择的时代。信息时代的道德教育必然要求从对学生灌输使其服从回归到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上来。作为现实的中学德育,我希望通过一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