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经济增长迅速,同时进行着二元经济的转换。在这一转换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在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既带来了相对非常廉价的劳动力,又由于整体数量巨大,带来了沉重的就业压力。同时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特殊情况导致的复杂性。而有关劳动力流动的理论部分并不充分,面对劳动力流动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在现阶段,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阶段。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经济学的分析,在整体描述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确认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和收益,利用经济学基本成本收益分析框架,揭示出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内在规律与发展趋势。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总体介绍了有关劳动力流动的理论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背景,第二部分详细分析确认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货币收益与成本。并论述了影响货币成本与收益的因素。构建了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基本结论为:外出劳动力收入高低直接影响农民外出就业的多少;家庭经营纯收入以相反方向影响外出人员数量;农村家庭生活水平高低(消费支出多少)以相反方向影响农民外出就业数量。第三部分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产生的非货币收益与成本。简要分析了非货币性成本收益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说明了非货币化收益越大,农村劳动力流动意愿越强烈,非货币化成本越大,农村劳动力流动意愿就越小这一基本结论。第四部分介绍了一个回归数据模型来验证理论结论可靠性,通过这个计量分析主要验证了收入,务农成本、进城费用及其相关因素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第五部分为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历史与理论分析的结合以及政策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劳动力流动历史变化的描述,来说明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变化对劳动力流动特点的影响。同时论述了政策变化对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的影响。最后一部分通过对户籍政策、就业歧视性政策,社会保障歧视以及三农政策对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当前政策的改革方向,即应该以鼓励第三产业发展,改革土地制度为主,同时注意中央与地方政府政策的协调性,以及面对留守妇女等由于迁移成本巨大而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的对策。本文通过详细确认劳动力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收益,在现有的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成本—收益分析这一经济学基本的分析方法。通过现有的模型,来分析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趋势与方向,属于劳动力流动研究的总体描述阶段,试图寻找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背后存在的一般经济学规律。即在不考虑非经济因素的应该影响的条件下。农村劳动力的迁移主要受城市工资水平以及城市生存成本的影响。其他各个变量都是通过影响这两个因素来影响农村劳动力迁移决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