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含硫化合物检测和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imal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硫小分子化合物包括生物硫醇(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谷胱甘肽)、二氧化硫、苯硫酚等,它们在生物系统、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硫醇参与生物系统内氧化还原稳态和细胞内信号传导等生理及病理过程。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其衍生物SO32-/HSO3-具有抑菌和防止酶促褐变的作用,因而常用于医药产品和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苯硫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和农业生产的有机硫化合物,苯硫酚进入生物体内则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同时也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物。荧光探针检测方法具有无损、实时、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等优点,所以利用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来对这些含硫化合物进行特异性检测是近年来医药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之一。本课题以喹啉和咔唑为分子骨架,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五类荧光探针。经系统筛选和验证,探针QN-DNP、探针QN-Cys、探针CA-SO2具有良好的性能,可实现苯硫酚、半胱氨酸以及二氧化硫衍生物的选择性检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喹啉-氧杂蒽结构的新型荧光团QN-OH,该荧光团包含可修饰的羟基结构。引入2,4-二硝基苯基作为识别基团,合成了探针QN-DNP。苯硫酚可与探针结构上的2,4-二硝基苯基部位发生芳香亲核取代反应,从而释放QN-OH荧光团,产生近红外荧光信号。该探针可高选择性和灵敏地对苯硫酚进行检测,检测限为78 n M,并且可以在较宽p H范围内对苯硫酚进行特异性检测。探针QN-DN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细胞毒性,并且具有大斯托克斯位移(105 nm)和近红外荧光发射(λem=685 nm)性质,可用于细胞和斑马鱼中苯硫酚的检测和成像。2.本文进一步对喹啉-氧杂蒽荧光团QN-OH进行结构改造,在羟基部位接入丙烯酸酯基团作为半胱氨酸(Cysteine,Cys)的识别位点,设计合成了可特异性检测半胱氨酸的近红外荧光探针QN-Cys。Cys结构中的巯基可与探针结构中的丙烯酸酯部分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和分子内环化,释放QN-OH荧光团,而具有相似结构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则由于环化反应速率和空间结构位阻的限制,很难与探针快速反应释放荧光团,所以该探针对半胱氨酸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探针QN-Cy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细胞毒性和大斯托克斯位移(105 nm),可用于细胞和斑马鱼中内源性和外源性半胱氨酸的检测和成像。3.本文以具有刚性共轭结构的咔唑作为骨架结构,与苯并噻唑共轭连接,设计合成了一种可特异性检测二氧化硫衍生物的荧光探针CA-SO2。该探针在589 nm处显示强烈的荧光信号,HSO3-与共轭双键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导致共轭结构破坏,从而荧光信号显著减弱。探针CA-SO2具有非常快的响应(<2 min),并且HSO3-的加入可使探针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为无色,可实现裸眼观察探针对HSO3-的响应。该探针还具有大斯托克斯位移(129 nm)、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细胞毒性,可用于细胞和斑马鱼中二氧化硫的灵敏检测和成像。
其他文献
多种牙源性炎性病损,如智齿冠周慢性炎症、慢性牙周炎、慢性根尖周炎以及种植体周围炎等,均会导致牙槽骨吸收破坏、牙或种植体丧失支持结构,是造成牙列缺损、缺失并且修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口腔功能及健康。这些病变的共同特点是局部骨组织被炎性肉芽组织(inflammatory granulation tissue,IGT)侵蚀替代,故而IGT一般被认为属于病理性组织。临床治疗策略上,在清理治疗牙髓
学位
建立了复合相变材料和液体冷却结合的复合热管理系统,研究其在高温环境25℃~40℃下对电池组温度变化影响特性,并在电池表面添加导热翅片进一步强化传热性能,提高内部温度均匀性。结果表明,相比单一冷却方式,当环境温度从25℃升至40℃时,电池组温度可维持在37℃~43℃安全温度范围内;采用添加导热翅片,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电池组温度维持在33℃~38℃,纵向温差减少了75%~87.5%,温度均匀性较好。
期刊
血管新生参与了创面愈合,还与肿瘤、增生性瘢痕等疾病相关。新生血管的功能依赖于周细胞的包裹。目前已经明确循环纤维细胞(circulating Fibrocytes,CFs)可以分化为周细胞,但其向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迁移的机理还不明确。本课题采用Real-time PCR、多克隆抗体孵育、过表达或干扰目的蛋白表达等方法,筛选出介导VECs招募
学位
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jaws,ORNJ)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剧烈疼痛、感觉障碍以及张口、吞咽、咀嚼困难等一系列症状,还可导致皮肤、黏膜瘘的形成甚至病理性骨折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有的诸如高压氧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均无法达到完全满意的治疗效果,使ORNJ成为困扰临床工作者的一大难题。目前,ORNJ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完全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神经兴奋性应激损伤,亦称神经兴奋性毒性(Nervous excitability toxicity),是多种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如脑创伤、脑卒中、癫痫、神经退行性变等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研究认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作用于对应受体后引发的以钙超载为代表的离子紊乱是神经兴奋性应激损伤的基础,但目前针对此的临床治疗探索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兴奋性应激下神经损伤的具体机制不清,笼统地抑制兴
学位
背景: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SACC)是一种发生于涎腺的恶性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24%,以嗜神经侵袭和远处转移为多见。据报告SACC的患者病例中约有32.4-72%发生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 PNI)。嗜神经侵袭过程中通过信号通路介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的表达被激活。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学位
龋病及外伤导致的牙髓根尖周病是口腔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传统的治疗仍以根管治疗术为主,年轻恒牙则多施以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后的患牙,因丧失牙髓的营养供给、免疫防御及神经调节等功能,极易出现牙体组织变脆导致的牙折和充填材料不密合导致的再感染等并发症。随着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发展,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和获取的便利性,成为牙齿再生转化应用研究的热点。课题组前期在充分的动
学位
研究背景:现代医学中,全麻药物的应用加速了麻醉学与外科手术学的飞速发展,为病人免除了无数的痛苦。然而,全麻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可逆性意识消失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全麻机制的研究从蛋白水平、分子水平以及神经网络水平进行,目前人们更倾向于用宏观的神经网络学说来解释全麻药物应用后引起的意识消失。大量文献已证明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同核团之间通过神经环路进行信息传递,如丘脑、杏仁核、基底前脑等核团通过不同的神
学位
以上海科技馆《日月魅影》日食主题科普展览为例,通过对开发“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科普展览观念意识、展示内容设计能力和展示形式设计能力的分析,阐述了在设计数实融合科普展览中,策展人结合场馆需求与观众需求,从观众体验与场馆特色出发,构建以“观众”为核心的展示内容,应用游戏化体验的策略寻求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等方法,探讨数实融合科普展览新模式的应用对科普场馆非正式教育属性所起到的积极效果。
期刊
【背景】目前,全球约有5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患者患骨质疏松、骨折以及骨愈合不良的风险很高。即使是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其牙槽骨缺损的愈合情况也比非糖尿病患者差。这可能与其骨代谢异常、骨髓微血管病变以及血管功能障碍有关。骨组织工程技术在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骨缺损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前景。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种子细胞为组织工程骨提供了良好的成骨性以及骨诱导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