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农村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农村老龄化和养老问题突出,农村居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民生问题中最为重要、最为紧迫也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随着劳动力城乡流动加速、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和农村居民思想转变,传统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保障功能日渐弱化。在此背景下,依托政府投入为主的新农保政策在农村迅速推广开来。然而,在农村养老方式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与背景下,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的新农保政策瓶颈凸显,缴费激励机制缺失、财政补贴效率不足、参保意愿和行为盲目等问题,使新农保政策效果难以长期维持。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这为改善农村居民养老质量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即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为将极大地改善农户的生计条件,继而追求参加更高层次的养老保险,提升农村居民的养老质量。本文在对已有文献和相关理论回顾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与状况,根据2013年北京大学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利用14359个样本,归纳分析了样本农村居民主要参与的三类养老保险,分别为农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农户家庭非农就业对于中老年成员参与以上三类养老保险的影响,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的相关建议。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如下:(1)通过相关二手资料分析与统计描述了解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参与养老保险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包括:部分保险支付能力较低,险种之间的衔接不畅,养老基金收支不平衡,个人账户“空账”严重,个别保险覆盖面小,参保比例低等问题。(2)基于CHARLS数据研究分析样本居民非农就业与养老保险的参与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Logit模型研究非农就业对养老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家庭非农就业对中老龄成员参与养老保险存在显著的影响,家庭非农收入越高其成员参与农村养老保险的可能性越低,参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可能性越大。(3)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并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的相关建议,包括:(1)优化各类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建立有效参保激励机制;(2)加强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地方就业面,增加农村居民就业机会;(3)延长法定退休年龄,鼓励有能力的中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建设;(4)重视农民继续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