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腹针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eb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背景】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据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统计,以发热就诊的病人占急诊门诊总数的40%左右,其中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约就占其中的80%以上。发热等症状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多不便,老人或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还会引起严重后果,所以有效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西药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金刚烷胺等对上呼吸道病毒特异性差,副作用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中药抗病毒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开发前景。许多清热解毒中药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通过适当的配伍,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但是大多数来急诊科就诊的高热患者,具有病情急特点的;中药煎剂及其药效的发挥均需要一定的时间,难以满足患者的需要。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许多急性病症上有取效快的特点。新近发展起来的薄氏腹针疗法以其操作方便、无痛、取效快等优点而受到关注。近20余年的临床报道疗效表明,薄氏腹针疗法治疗急性病能迅速缓解症状而取效,因此腹针治疗急性病的应用范围和疗效值得探讨。本课题旨在观察从薄氏腹针疗法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退热效应来分析其临床疗效,以推广中医特色疗法在急诊的应用,提高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疗法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中医辨证属卫分证、气同病证的临床疗效,探讨外感发热卫分证、卫气同病证证候与疗效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病例按进入临床的先后随机地分配到腹针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对比观察腹针治疗外感发热中医辨证属卫分证、卫气同病证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临床安全性评价。 【结果】腹针组、中药组、西药组开始退热平均时间分别是24.68、43.70、22.36分钟,体温首次降至正常平均时间分别为87.08、154.44、77.50分钟,腹针组开始退热平均时间和体温首次降至正常平均时间明显短于中药组,而与西药组相当,开始退热时间和体温首次降至正常时间腹针组与中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针组退热效果优于中药组而与西药组相当。三组完全退热平均时间分别为114.38、125、62.50分钟,热退反复平均时间分别为24.79、21.13、23.25小时,三组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组治疗效果相当。综合以上分析,提示腹针疗法的退热即时效应好,优于远期效应。腹针组、中药组、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综合性睡眠干预对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0月化疗的SCLC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
同一门功课,不喜欢的学生会感到负担,但对喜欢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就未必是负担。在谈及减轻学生负担的时候,能不能在“加”字上也做些文章呢?
目的分析急诊室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急诊室收治的130例诊断为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
并购作为资本运营的核心,近年来在我国以多种形式出现,它对于推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改制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真正称得上成功的例子并不多,绝大部分的企业并购未达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
为了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国家曾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积极引导综合高中在我国的发展。1998 年12 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明确提出“
植物种质资源的传统保存形式以田间种植为主,但是其容易受到自然气候、空间限制和管理经费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应用于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受到限制。近年来基于组织培养技术
自金融业产生以来,金融风险就相伴而生,二者如影随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经营风险也与日俱增,为创建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