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作为一年或多年生茄科草本植物,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在我国种植广泛。在番茄生产上,病毒病是为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病后防治困难,且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可侵染番茄的种类病毒较多,主要包括: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 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01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0147; 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创新专项“蔬菜生态高效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与示范”(cstc2015shms-ztzx80012);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大项目(XDJK2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作为一年或多年生茄科草本植物,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在我国种植广泛。在番茄生产上,病毒病是为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病后防治困难,且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可侵染番茄的种类病毒较多,主要包括: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 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等。Synaptotagmin是一种膜转运蛋白,广泛存在于内分泌及神经细胞上。它是囊泡细胞融合过程中的Ca2+感受器,在蛋白质及膜转运过程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植物拟南芥中发现了该家族的6种亚型,命名为SYTA–F,同时有文献报道其在病毒侵入植物细胞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证明了S.l SYTA与Fd I以及DCL存在互作关系,同时在S.l SYTA异源过表达转基因本氏烟中,发现S.l SYTA与Fd I以及DCL在表达量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本实验将继续围绕三者间蛋白的互作以及表达影响进行下一步探究实验。本文根据S.l SYTA设计序列引物,通过分析S.l SYTA蛋白二级结构特征,构建缺失突变体,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molecular Fluorescent Complimentary,Bi FC),分析各蛋白互作区域和位点,构建不同荧光蛋白标记的融合蛋白植物表达载体,共表达分析各蛋白的共定位情况,并分析各蛋白共表达时的相互影响情况。探究表明验证S.l SYTA与Fd I和DCL均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黄色荧光。构建的缺失突变体p CV-c YFP-C2A与p CV-n YFP-Fd I、p CV-n YFP-DCL相互作用并发出黄色荧光,而p CV-c YFP-C2B与p CV-n YFP-Fd I、p CV-n YFP-DCL不发出黄色荧光,认为其C2A为S.l SYTA所主要行使功能的结构域,C2B在S.l SYTA蛋白互作中不行使功能。同时通过亚细胞共定位实验可以观察到,S.l SYTA对于Fd I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共表达下很难观察到Fd I发出的荧光,而S.l SYTA对于DCL的表达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这与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达成一致,说明S.l SYTA可以通过调节相互作用的蛋白,从而达到促进病毒侵染移动的目的。为明确基因S.l SYTA对番茄Fd I、DCL表达及TMV侵染的影响,我们通过病毒TRV介导的沉默载体TRV:S.l SYTA、TRV:Fd I、TRV:DCL,在Micro-Tom番茄植株中进行基因沉默实验,注射14天后,观察表型并采集叶片提取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S.l SYTA、Fd I、DCL相对表达量,q 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S.l SYTA被沉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Fd I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呈现上升趋势,并且达到显著水平,与S.l SYTA呈现负相关,DCL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呈现下降趋势,并且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与S.l SYTA呈现正相关趋势,与S.l SYTA异源过表达转基因本氏烟中的处理结果一致,表明S.l SYTA的基因的表达量对Fd I与DCL有着密切联系。为探求S.l SYTA可能参与的植物防御信号途径,我们对S.l SYTA转基因本氏烟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分别从植物病原体互作通路以及植物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信号通路途径中筛选到两个抗病的重要相关基因WRKY 43以及TMV resistance N-like,认为其在病毒侵染植物的过程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通过病毒介导的沉默载体TRV:WRKY43和TRV:TMV resistance N-like对本氏烟进行基因沉默,基因沉默后的本氏烟接种TMV后第3、5、7天用手持UV等观察荧光移动情况,观察结果显示,WRKY43基因沉默植株相较于对照组,TMV-GFP在第3天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在第5天和第7天,可以看到略快于对照组,表明WRKY43基因在抗病方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TMV resistance N-like基因沉默植株相较于对照组在3天没有明显差异,在第5天和第7天可以看出明显快于对照组,表明该基因在抗病方面的效果较为明显。
其他文献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及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面临着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变,存在着经济下行等不利情形,势必会给建筑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以及激烈的竞争,建筑企业想要维持生存并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必须及时进行生产经营及企业管理的调整,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首先就应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想要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筑企业需
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us)通过与兰科植物根系构成共生体,产生良好的菌根关系,以此促进宿主的生长、发育、生理活性和营养代谢。白及(Bletilla striata)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在我国的药用历史悠久,其假鳞茎具有消肿生肌、消炎抗菌、清肺止血和美容养颜的功效,药用价值极高;白及花色丰富,绚丽多彩,也常用作来布置园林花坛,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但白及的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都离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于外感邪热入侵于肺,肺失宣发和肃降,临床主证为畏寒扎堆,饮水增加,甩头,流鼻涕,打喷嚏,双翅下垂,伴有咳嗽、呼吸急促、气管出现明显啰音等症状,宜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祛痰散结。板芩据甘合剂(BQJGM)主要由石膏、知母、黄芩、板蓝根、桔梗、甘草等中药提取制成,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能。本试验通过对BQJGM在鸡胚上抗IBV-M41效果探究与人工建立感染IBV-M41雏鸡模型,
背景: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是严重的精神疾病。目前,在临床上抗抑郁药物存在效率低、复发率高等缺点,抑郁症患者迫切需要起效快、疗效好的抗抑郁药物,快速抗抑郁药物代谢性谷氨酸2/3受体(mGluR2/3)拮抗剂的出现正满足了抑郁症患者的需求,其潜在作用机制和临床试验工作正在开展当中。临床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前额叶皮层中mGluR2/3表达显著增加。在动物抑
魔芋(Amorphophallus)中因富含大量葡甘聚糖成为我国特色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于西南地区,主栽种为花魔芋和白魔芋。多数植物中葡甘聚糖作为一种少量的多糖,是细胞壁的结构成分,而魔芋中葡甘聚糖大量合成且沉积于异细胞的液泡中,魔芋为研究细胞壁多糖葡甘聚糖合成和调控提供了一个理想模式系统。但在魔芋中,细胞壁是如何感知其多糖成员葡甘聚糖含量,什么信号指导在异细胞这一特定类型细胞中大量合成以及为何会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为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根茎入药,是我国传统的大宗药材,为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黄精来源之一,其主要有效成分黄精多糖、皂苷等,具有补气益肾、助筋骨、润心肺等多种功效。近年来随着多花黄精的开发利用范围不断扩大,对多花黄精资源的需求日渐增大,实施多花黄精规范化栽培势在必行,但其引种驯化、丰产栽培技术尚不成
长期以来,朱砂叶螨与二斑叶螨的分类学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根据二者体色上的差异,国内外部分专家将朱砂叶螨称为“红色型二斑叶螨”,而将二斑叶螨称为“绿色型二斑叶螨”。但到目前为止,二者体色差异的成分及其形成机制并不明确。为了探究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红绿色型的成分差异及其形成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使用非靶向代谢组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
目的:1.探究S-雌马酚体外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周期、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2.探究S-雌马酚体内对乳腺癌荷瘤裸鼠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方法:1.采用CCK-8实验评价S-雌马酚对乳腺癌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雌马酚对乳腺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使用Hoechst 33342染色、Annexin V/PI双染及流式细胞仪测凋亡检测S-雌马酚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别从斑马鱼、日本青鳉、三刺鱼基因组分离到两个由不同基因编码的促乳素受体(我们命名为PRLR1和PRLR2)并从黑鲷中克隆得到其cDNA(sbPRLR1和sbPRLR2)。用已公开的PRLR的序列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PRLR1和PRLR2分别聚类于不同的进化枝,它们源于鱼类特有的基因组复制,在四足类和无脊椎动物并没有这个现象。序列对比分析表明两个受体在结构上均与哺乳动物PRL